首 页 > 文化活动 > 知识库

端午节的由来
来源:人民政协报 | 2012-07-03
打印 复制 点击量:4101

    端午作为节日在中国起源甚早,迄今约有2000年的历史。它的定名就目前所见文献资料看,是在晋朝。晋朝周处在《风土记》中说:“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端午本是仲夏月的第一个午日,即夏历的午月午日。后人们用数字记时体制取代干支记时体制,以五月五日的“重五”取代原来的“重午”,但仍保持着端午之名。在端午节得名之前,端午的相关节俗在汉代或更早时期已经出现,不过那时主要集中在仲夏时节的夏至,而不是午月午日。

  

    人们对夏至时节天文物候的观测与理解,构成了夏至节俗的基本内容。端午的出现削弱了夏至时间点的标示意义,但事实上,端午以夏至时节为时间基础,端午节俗的核心是人们对夏至时节的时间体验,端午与夏至在六朝初期曾经并重于世,随着岁时节日体系的完善,端午最终替代了夏至的节日地位。

 

 

责任编辑:刘永锋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