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首页推荐栏目 > 历史课堂

儒家思想沦陷为封建阶级统治工具
来源:百家号 奇闻趣事Vin则青 | 2020-07-30
打印 复制 点击量:3678

中国先秦儒家推行的理想社会为“天下为公”,理想人性是“仁义礼智信”,两种主张的格局高度均不亚于西方提倡的“自由、平等、博爱”。到如今,天下为公已经实现,而“仁义礼智信”却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这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历史原因。

 

 

 百度百科

 

儒家思想根本上是为了追求公正、仁义、和谐,甚至具有一定的革命性,它的目标不是创建一个残酷的封建社会,也没有重农抑商和重男轻女的偏见。问题在于儒家思想的一些“缺点”被封建统治阶级(或者所谓的法家)“放大”、加工变成控制人心、奴役人性的“权术礼教学”,让封建时代中国人越来越懦弱保守教条,蒙蔽了它本来的光辉,近现代几度被视为导致中国落后挨打的主要原因。直至今天,仍旧被年轻人诟病不已。

 

权术礼教式儒学的登台,让古代正真心怀仁义,信仰儒家学术的人都难得好下场。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范仲淹、王安石、杜甫此类的古代将儒家治世理想当成毕身追求的政治家,他们不可能真正善始善终,因为封建制度和真正的儒学是根本上不相容的。封建社会后期,皇权专制主义的进一步加强,加速了真正的儒学走向式微。

 

先秦儒学转变为权术礼教式儒学,有三个重要渐变进程:

一是董仲舒对儒学整理、对汉代儒学的开创,让儒学和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思想结合在一起,成为权力的附庸。

 

二是科举制的开创,让儒学和做官、读书人牢牢捆绑在一起,儒学与各行各业脱离,读书做官成为一门“专业”,给知识分子造成“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千古丑名。事实上,先秦儒士没有读书人和习武之人之分,儒家不是文人、官员的专属称谓,而是各行各业社会活动、人际交往的一种精神。

 

                     百度百科

 

三是宋明理学的产生,让权术礼教式儒学思想棱角清晰,理论依据成型。其内容的封建性超越前世,君臣之间的秩序、男女之间的秩序都被一一做了规定,随着孔子等先师纳为崇拜对象,其逐渐宗教化。

 

权术礼教式儒学的顶峰时期,是明到清末。这几百年,是中国的知识份子最麻木的时代,真正的儒家理念已经完全僵化为充满压迫与束缚的封建礼教、重农抑商的职业歧视,这种冰封一般的文化,引领中国历史走向了死胡同。

 

今天的中国,一部分人将西方的文化和物质当成优先的追求;另一部分人,残留封建礼教的特征,却自豪的认为这就是真正的中国文化;还有一部分人,虽然行为精致,但是内心空虚,眼里只装下了金钱和利益。真正的儒学风骨,早已微迹可寻。

 

不重新挖掘先秦儒学的真正思想内涵,重塑中国文化的轮廓与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难有真正的信仰根源和长久生命力。

 

责任编辑:陈熙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