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所有孔庙 > 正定文庙 > 传奇历史

正定县之飘摇府文庙
来源:本网 | 2011-05-09
打印 复制 点击量:7957

 

正定府文庙已不见往日辉煌

 

    正定府文庙原称“真定文庙”,为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取“真正安定”之意改东垣为“真定”。宋朝以前的真定府文庙,其地址和建筑形制已无据可查,清雍正帝时因避讳改为“正定”。

 

    据志书记载,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真定知府龙图阁学士吴中复将府文庙移建到“金粟冈”(即今解放街小学和中医院处);宋哲宗元佑三年(1088年),成德节度使蔡京扩大了府文庙的规模。金明昌元年(1190年),吴王完颜宗宪改建文庙,又一次增大了规模,增盖了东、西两庑及廊,重新彩塑了几十位先贤、大儒的像。元朝时,1305年、1316年、1311年都曾修缮和添置祭器,1357年知府赵任重重新塑造了孔子像。元末,文庙在战火中被毁,殿堂门庑皆一片苍凉。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为帝后,非常重视教育,颁旨规定了府、州、县文庙及学校的制度,师生人数,所学文、武课程,考试制度和对教官的处罚制度以及工资、奖励制度。洪武四年(1371年),真定知府郭勉邀同知(副职)梁侯宾、经历蒋辅等人,召集了真定知县叶思敬、平山知县沈亨、灵寿知县王士成、元氏知县刘原共同商议,捐资重修了明伦堂,增建了杏坛,重修了文庙内外墙,房屋凡损坏的地方都换成了新的,残缺的地方补全。共施工三年多才告竣工,殿堂、大门、房舍焕然一新。

 

    明正统(英宗)、景泰(代宗)年间,巡按御史郑邕、提学御史王琳,通判周彦宇、知府李善都曾对文庙进行过修葺和添置。天顺(英宗)三年(1459年),增修了明伦堂、添建了斋庐号舍;1461年,巡按御史鲁秋增建了尊经阁,并于此阁的东西两边建起了“梯云”、“步月”二楼;成化四年(1468年),知府邢简重修大成殿及两庑、神厨、戟门;成化十一年(1475年),知府田济修建了堂斋、学门、仓库,与附近居民交换土地三十丈建起了号舍,与梯云、步月楼环接。在四周建起了明德、崇信、养性、存义四斋,又将文庙大门“钟灵坊”以东的街道拓宽;弘治八年(1495年),知府张淑将明伦堂扩建为六间,东西建观乐亭,又建了名宦祠和乡贤祠;明正德二年(1507年)又重修;嘉靖六年(1527年)在庙前建敬一亭,七年(1528年)知府喻茂坚重修,九年撤像祀木主(将塑像、画像改为木制牌位),十二年(1533年)知府胡效才又修,十四年(1535年)知府宋宜又扩建了泮桥、修建了棂星门和大牌坊,二十七年(1548年)知府秦临晋增建了魁星楼。至此,府文庙的规模和形制基本定形。明末及清朝时又曾经多次进行过重修,但形制没有多大变化。

 

    清末和民国时期,由于1913年撤府存县,又由于战乱、日寇侵略,府文庙逐渐衰败。在这一时期,在正定府文庙旧址建立正定府中学堂(1902年),1928年更名为河北省立第七中学(河北正定中学的前身),“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也曾一度在此办学。庙宇残破后逐步改建。解放后,1955年“正定第二小学”(解放街小学前身)搬入了文庙旧址的东半部,1958年县医院迁入了文庙旧址的西半部,县医院迁出后,原址成了中医院,其中一部分划给了计划生育局,还建了几座居民住宅楼。由于使用功能的改变,原来的庙、祠、学已荡然无存。

 
    正定府文庙的历史形制

   

    正定府文庙的大门朝南,正门在正定城的东西大街路北(即现在中山路,解放街小学的大门)。正门建有四柱三跨式木牌坊一座,名曰“钟灵坊”,牌坊面南题“万代宗师”,内题“圣德通天”(此坊即在现在解放街小学南大门处)。向北坡下是一个大广场,在今解放街小学操场中间位置,有一个大照壁,其形制与今隆兴寺门外照壁相仿,照壁的东南建魁星楼,基高三米多,上有一座六角型三层楼阁,下面两层是砖墙,墙外有廊,第三层是亭式六面明柱,六角庑殿顶(文革期间拆毁)。照壁北面是一条东西道路,至东、西二门。东门在今镇州街路西,东门口三间牌坊,名曰“兴贤坊”,外题“德配天地”,内题“删述六经”;西门在今燕赵大街路东,西门口三间牌坊,名曰“育才坊”,外题“木铎万世”,内题“道冠古今”。东西道路以南为府文庙棂星门前的布局。道路以北是正式的建筑群,分为三路,中路是孔庙,东路是祭祠,西路是府学(即府一级的官办学校)。

 
    正定府文庙的中路——孔庙

   

    正定府文庙,正定人俗称圣人殿,是从南向北四合院的布局,居中是棂星门,棂星门前为泮池,池上架三座石栏石拱桥(其形制与隆兴寺前石桥相似),门前还建有“敬一亭”。棂星门向北是戟门,也称大成门,中间为五间,左右旁门各三间(目前已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修葺一新,在今中医院院内)。大成门内中线是一条长长的神道,通向大成殿,神道两侧院落宽阔,院落东西建东庑和西庑,两庑共房70余间,房前有廊。

   

    大成殿共七间,高居正中,五层石阶。大殿高台的四周为汉白玉石雕栏杆,“隆以兽脊,覆以琉璃,台阶栏楯,巍如焕如”。大成殿“崇若干丈,深广称之”。大成殿内正对大门的神台上供奉的有五个人,正中间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东配是“复圣”颜子(即颜回,孔子学生)和“述圣”子思子(子思,即孔伋,孔子之孙,曾子学生),西配是“宗圣”曾子(曾参,孔子学生)和“亚圣”孟子(孟轲,子思的门人的学生)。大成殿内东西两侧所供奉的先贤也称“子”。大成殿内东侧供奉的先贤有:闵子(闵损,即子骞,孔子学生)、冉子(冉求,即子有,孔子学生)、端木子(端木赐,即子贡,孔子学生)、仲子(仲由,即子路,孔子学生)、卜子(卜商,即子夏,孔子学生)、有子(有若,孔子学生)。大成殿内西侧供奉的先贤有:冉子(冉耕,即伯牛,孔子学生)、宰子(宰予,即子我,孔子学生)、冉子(冉雍,即仲弓,孔子学生)、言子(言偃,即子由,孔子学生)、颛孙子(颛孙师,即子张,孔 子学生)、朱子(朱熹,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朱理学被明清两代称为儒学正宗)。

   

    大成殿前面的东庑(东厢房)内,供奉历代先贤40位,供奉历代先儒32位。大成殿前面的西庑(西厢房)内,供奉历代先贤39位,供奉历代先儒30位。

   

    大成殿后面是崇圣殿,也叫崇圣祠,是祭祀孔子的五代祖先的祠堂。明朝时此殿叫启圣祠,只立有孔子的父亲启圣王叔梁公的牌位。清雍正元年,皇帝下诏对孔子的先世封了爵位,在崇圣殿增祀孔子的父亲以上四辈先祖,即孔子的祖父伯夏公为“昌圣王”,孔子的曾祖父防叔公为“诒圣王”,第四代祖父祈父公为“裕圣王”,第五代祖父木金父公为“肇圣王”。孔子的这五位先祖的牌位居崇圣殿正位。东配、西配为五位先贤,为孔氏孟皮、颜无繇、孔鲤、曾哲、孟孙激。殿前有东西庑,东庑供奉先儒3位,西庑供奉先儒2位。

   

    中路除建有以上大的建筑外,大成殿两侧有东“观乐亭”和西“观乐亭”,另外还有号房、神厨、神库等等附属设施。

   

    历代皇帝对孔子都非常尊崇,把儒学作为国学。清朝的时候,每代皇帝都对文庙钦颁匾额。康熙皇帝于康熙二十三年钦颁“万世师表”;雍正皇帝于雍正五年钦颁“生民未有”;乾隆皇帝于乾隆元年钦颁“与天地参”;嘉庆皇帝于嘉庆元年钦颁“圣集大成”;道光皇帝于道光元年钦颁“圣协时中”;咸丰皇帝于咸丰元年钦颁“德齐帱载”;同治皇帝于同治元年钦颁“圣神天纵”。

 
    正定府文庙的东路——祭祠

 

    正定府文庙东路又是一组建筑,都是祭祀乡贤、名宦以及对正定历史有贡献的忠义志士的祠堂。东路从南向北第一道是大门,第二座殿是文昌殿,也叫文昌祠。文昌殿内供奉的是文昌星,也就是文曲星,传说是主持文运科名,主宰功名禄位的神,为历代读书人所崇祀。

 

    文昌殿后一条甬路通向正殿六忠祠,甬路的东面是面西的东庑,西面是面东的西庑。

   

    东庑为名宦祠,名宦祠内祭祀的是历代名望很大、对国家贡献很大的官员,府名宦祠内共供奉21位已故官宦,比如有我们较为熟知的在电视剧中表现过的清代李光地、于成龙。

    西庑为乡贤祠,乡贤祠内祭祀的是本地区有名望的人。因为到清朝初年正定仍是省会之地,乡贤祠内祭祀的有属于直隶省的其它府的人,共祭祀五十六人,其中正定县的人有14人,有贾应春、梁梦龙、许守谦、梁清标、王藻等。

   

    乡贤祠后面的正殿是六忠祠。六忠祠祭祀的是为国为民慷慨捐生,从容赴义的英雄忠烈之士。六忠祠原名二忠祠,明正德八年(1513年)敕建,祭祀的是唐朝抗击安史之乱的常山太守颜杲卿和其堂弟平原太守颜真卿。明天启二年(1622年)在祠堂内增祀宋代的欧阳珣,改名为三忠祠。清道光九年在重修时又增祀宋代的李邈、元代的钑纳锡璋和明代的徐标,改名为六忠祠。六忠祠后面还有训导宅一处,大门一间,二堂三间,腰门一间,正房五间,东厢房二间。

 
    正定府文庙的西路——府学

 

    正定府文庙的西路是府学,即正定府的官办学校,按照庙东学西的规制安排。从南向北,依次有两重大门,然后是大堂十间,规模宏大,“高若干尺,广若干尺”,称为“讲道之堂”,相当于现在的礼堂和大教室,是讲“大课”的地方。“讲道之堂”之前东、西两旁建有四斋各三间,斋名叫做“明德斋”、“崇信斋”、“养性斋”、“存义斋”。“讲道之堂”后面是“尊经阁”五间,台阶高五尺(合1.67米),阁高三丈七尺(合12.3米),“尊经阁”是府学的藏书楼,“尊经阁”“杰栋峥嵘,层檐翚飞,以藏经籍子史也”。阁的左右各有三间“庖廪”(厨房和仓库)。“尊经阁”前东、西两侧各建楼房七间,东楼匾曰“梯云”,西楼匾曰“步月”,是师生讲课、学习的地方。号舍(住宿之处)与梯云、步月楼相环接,有60余间。

 

    “尊经阁”后面是儒学“明伦堂”五间。明伦,即教育学生通晓伦理。伦,就是伦常、伦理,指社会的伦理道德准则,封建社会称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明伦堂是府、州、县学校内必有的建筑。“明伦堂”前还建有一个坛,名叫“杏坛”,相传是孔子讲学之处。《庄子•渔夫》记曰:“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明伦堂”后面是“退省堂”五间。退省,意思是退而自省,事后省察自己的言行。孔子曰:“吾与回 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退省堂是教授、训导、教谕的办公室。在退省堂后面,还有训导宅、教授宅等附属建筑,是府学教官居住的地方。为培养学生的忠义思想,府学内还建立了关帝庙,供学生祭祀。

 

    如今正定府文庙几经风雨已然消失殆尽,仅存破败不堪的戟门和两耳房讲述着那段历史传奇。现在只能通过查阅有关资料,略知正定府文庙当初的大致风貌,如上所述,盛极一时的正定府文庙曾在很长一段历史当中发挥着尊孔祭孔、教化大众、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巨大作用。

 

 

责任编辑:歡歡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