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所有孔庙 > 同安孔庙 > 最新资讯

同安祭孔大典 同安孔庙与台南孔庙一家亲
来源:厦门网-厦门日报 | 2009-09-26
打印 复制 点击量:8115

   

同安孔庙祭孔大典 主祭人诵读祝文

 

    2009年9月26日上午9时,备受关注的厦门同安首届孔子文化节在同安孔庙隆重举行。据介绍,本次活动由同安区委、区政府和厦门日报社共同主办,同安区委宣传部、区文体局、华亿传媒、闽南文化研究会承办,厦门古龙温泉山庄开发有限公司独家协办。

   

    本次祭孔大典是旨在打造“海峡两岸同祭孔”的重要文化品牌活动,并以此隆重纪念孔子诞辰2560年,这在厦门市尚属首次。据主办方介绍,正值新中国60周年华诞之际,赋予了本次活动更加特殊的意义,既是同安区推动“一区一节”文化建设的务实之举,又为新中国生日献上华诞贺礼。

   

    首届孔子文化节活动为期一天,内容包括开幕式、祭孔典礼、成年礼诵经等,配合丰富多彩的文化配套活动,如南音表演、书画笔会、猜谜、投壶射箭等,市民可现场参与互动,共同感恩先贤。令人期待的是,活动期间,主办方还特别设计制作了以孔子文化节为主题的仿古随手抄、孔子竹简、桃木笔筒、文化书签等,既可做装饰物品,摆放家中或随身携带,又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同时,配合《台海》杂志送创意物料的活动,市民可以在创意展区咨询购买。此外,活动现场还将首发孔子纪念邮册。

   

    值得关注的是,由古龙温泉山庄开发有限公司策划组织的“古龙御园祝莘莘学子金榜题名”活动,提供了500个祈学牌,让孩子们在上面写下自己的名字及心愿挂在孔子祈学廊中。同时,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释奠之礼、六佾之舞等仿古演艺都在民间祭孔大典上一一呈现,让广大市民一饱眼福。

   

    祭孔期间,金门县县长李炷烽及其夫人也莅临现场为活动致辞,并带来了金门同胞送给同安孔庙的礼物。此外,台南、金门和泉州、山东等地的父老乡亲也组团来厦,参加这一盛大的民间祭孔活动。

 

    同安孔庙与台南孔庙一家亲

      

    唐末五代(公元933年)同安置县,县令陈洪济(金门浯阳二世)于城南登龙坊依制倡建同安县孔庙,兼作县学,为古同安教育开拓之始。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迁建于县西北今“两科太守坊”地面。祥符九年(公元1016年)再迁县城东南。宣和年间(公元1119年-公元1125年)复迁登龙坊旧址。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始迁于县城东南隅今址,五年后同安始筑城墙,包孔庙于城内。南宋初的孔庙仅建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和泮池。绍兴二十三年,主簿朱熹增建“经史阁”和“教思堂”,又建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四斋,建苏正简祠,孔庙成为古同安文教中心。宋嘉定间知县毛当时建朱子祠于文庙之左。明永乐八年改称“文庙”。明天顺五年,县丞刘珣器筑“尊经阁”及“兴贤育才坊”。成化十二年知县张逊建乡贤祠。明后期官绅建林公祠于苏公祠后。清初建忠孝、节烈、名宦祠于庙右,同安文庙蔚成规模,闽南有声。

 

    明嘉靖九年,诏称正殿孔子为“至圣先师”,诏设“四配”为“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诏祀十哲曰“先贤闵子、冉子(耕)、冉子(雍)、宰子、端木子、冉子(求)、仲子、言子、卜子、颛孙子”。

   

    现同安孔庙的主体建筑为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知县吴镛重修的建筑物。1982年列为县文保单位,1996年列为厦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升格为省级文保单位。

   

    1987年县府拨款维修孔庙,创办县孔庙博物馆。2008年区府再拨资整治孔庙环境,拆除周边的少体校、灯光球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等建筑,建设“文庙广场”,廊壁以文字、图像结合光电技术,演示同安千年文明史。围墙两面内壁雕刻“孔子圣迹图”、建造石雕文物及古碑刻走廊,殿后建“祈学廊”。同安文庙,遂成为厦门市一处耀眼的文化旅游点。

 

    台南孔庙乃同安孔庙翻版

   

    台南府孔庙为明郑时代郑氏台湾总制使、同安人陈永华于康熙四至六年间(公元1665年-公元1667年)所创建。民国县志卷三十六载:明永历十八年(公元1665年)十二月,永华在完成建治、屯田、通蕃、防卫、贸易等部署后,向郑经奏请“建圣庙,立学校”,经从之。遂“择地宁南坊,二十年(公元1667年)春正月成,经行释莱之礼”。“三月为学院,以叶亨为国子助教,聘中土之儒以教秀士。各社皆设小学、教之养之,台湾文学始日进。”台南文庙成为明末至清代全台文化教育中心,所以有“全台首学”之称。文庙初创之时,有大成殿、崇圣殿、学舍、泮池。历经扩展,至乾隆十二年“府志”所载,已成规模。其体制、布局简直就是明代同安孔庙的翻版。因创建者陈永华本人即为明末同安秀才,长期在县文庙攻读。其父陈鼎为明末同安教谕,住大成殿后之教谕署主管县学事,至城破殉难。同安文庙自然成为陈永华创建台南文庙的最直观样板,其教育体制也是陈永华在同安文庙攻读制度的翻版,当不赘言。

 

责任编辑:歡歡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