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庆典民俗标签 > 节庆

小年祭灶趣话
来源:辽宁日报 | 2011-12-31
打印 复制 点击量:5956

旧时祭灶是男人们的事情,近代却多数由家庭主妇来充当祭灶的角色

 

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

 

    再过半个月,就是小年了,农历腊月廿三传说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这一天人们要祭灶。自人类脱离茹毛饮血,到发明火石以后,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灶逐渐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崇拜灶神也就成为诸多拜神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祭灶在我国的历史十分悠久,广大农村地区至今仍然沿袭这一传统。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本报提供了以下这段材料,详细解说了祭灶的历史,同时生动还原出祭灶时的仪式。

 

  夏朝就有祭灶风俗了

 

  南宋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诗》有云:“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猪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古人过年祭灶神是很讲究的,特别在唐宋时祭灶的供品相当丰富,这首诗正是对当时灶王节里民间祭灶活动极其生动的描写。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为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子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孔子在向其弟子解释人们“媚于灶”的原因时指出:“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也就是说,如果不讨好灶神,他就会向上天告你的恶状。由于人与天帝无法沟通,所以天帝只能任凭灶神胡言乱语,凡人“无所祷也”。灶神告什么状,天帝就会给你定下什么惩罚。葛洪《抱朴子·微旨》说:“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一百日也。”也就是说,谁要是得罪了灶神,严重的要少活300天,轻微的也要少活100天。试想,平白无故地丢掉几百天的寿命,这种惩罚实在让人畏惧。

 

  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列鼎俎(即鼎和俎,古代祭祀、燕飨时陈置牲体或其他食物的礼器),设笾豆(即笾和豆。古代祭祀及宴会时常用的两种礼器。竹制为笾,木制为豆)等等。唐宋时为腊月廿四祭灶,元明沿袭旧俗,清朝改为“官三民四船家五”,也就是官府在腊月廿三,一般民家在腊月廿四,水上人家则为腊月廿五举行祭灶。后来北方民间逐渐演变为腊月廿三祭灶,南方仍沿旧习。

 

  古时祭灶不分身份的贵贱、高低,上自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对灶神都是毕恭毕敬。据有关资料记载:每年腊月廿三,清朝皇帝例行在坤宁宫大祭灶神,同时安设天、地神位,皇帝在神位前行九拜礼,以迎新年福禧。旧时,民间过灶王节热闹非凡,家家户户燃放鞭炮,置办酒宴,邀亲访友,歌舞娱乐,当然祭灶是最重要的活动。有些地方祭灶神还分两天进行,腊月廿三夜“祭荤灶”,用鸡鸭鱼肉等佳肴为供品;腊月廿四“祭素灶”,供品为水果、瓜子及点心等。旧时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民间送灶神上天,谓之送灶。除夕又迎回灶神,谓之迎灶。

 

  灶神到底是谁说法不一

 

  灶神的原形从古至今纷繁复杂、说法不一。其中有古籍记载,近、现代学者的考证和民间传说三方面的来源。有灶神是火神炎帝、祝融的说法,有灶神是黄帝演变而来的说法,有灶神叫张单、苏吉利以及灶神是女性神的说法。还有学者从图腾信仰、古文字音韵学等方面研究考证出灶神原型是图腾动物蛙和灶间动物蟑螂的说法。民间还有许多凡人成为灶神的传说。

 

  在先秦两汉的典籍中,火神与灶神是合二为一的。 《礼记·礼器》载:“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为灶神。”高诱注《淮南子·时则训》说:“祝融吴回,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神,托祀于灶。 ”祝融是古帝颛顼的儿子,曾经做过火正官(也就是观察大火星,以确定每年腊月的天文官),所以死后人们祀之为火神。又因为古人与火打交道主要在灶,所以又称为灶神。

 

  东汉许慎《五经异义》称灶神名叫苏吉利,其妻名叫王搏颊,他们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傩公傩婆,也叫灶王爷和灶王奶奶。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四则说:“灶神名隗,状如美女。又姓张名单,字子郭。夫人卿忌,有六女皆名察恰。常以月晦上天,白人罪状。”这时的灶神,不但状如美女,还喜欢到天上搬弄是非。比较火神的威严,此时的灶神更为民间喜欢,完全是一个民间俗神的形象。

 

  除此之外,民间还流传一个灶神的故事:相传灶王原来是一个叫张单的富家子弟,曾娶郭丁香为妻。郭氏贤惠又勤俭。后张单又娶李海棠。李氏好吃懒做,不久撺掇张单休了郭氏,而且将张家财产挥霍一空,改嫁他人。张单家境败落,沦为乞丐。一日,张单乞讨到一户人家,主人给了他热汤热饭,才发现施饭者竟是休妻郭氏,张单羞愧难当,碰死灶前。玉皇大帝念张单悔过,便封他为灶神。

 

  送灶时要把神像烧掉

 

  《燕京岁时记》载:“民间祭灶惟用南糖、关东糖、糖饼及清水、草豆而已。糖者,所以祀神也;清水草豆者,所以祀神马也。祭毕之后,将神像揭下,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至除夕接神时,再行供奉。是日鞭炮极多,俗谓之小年下。 ”

 

  一般来说,祭灶神的仪式要每家的男主人主持。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祭灶往往是男人们的事情,近代却多数由家庭主妇来充当祭灶的角色。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配联。祭灶时要陈设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瓜。

 

  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把它抽为长条形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形就叫做“糖瓜”。糖、饧之类的食品既甜又黏,取意灶君顾了吃,顾不了说话,上天后嘴被饧黏住,免生是非。主持人要跪在供桌前面,点上纸钱,口中祷告:“灶爷爷灶奶奶保佑,菩萨保佑,祖宗保佑,保佑一家人和和睦睦,无是无非,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接着旁边的人立刻放鞭炮、烧纸钱。等纸钱烧完了,鞭炮也放得差不多了,主持仪式的人先虔诚地磕三个头。之后再把供桌上的酒洒到地上,把火烧、肉、灶糖都掐掉一点扔到地上,再说些请灶神享用的话。送灶多在黄昏入夜时举行。这些仪式完了以后,就要将灶君神像拿下来烧掉,等到除夕时再设新神像。

 

  祭灶是过“大年”的前奏

 

  依照中国的传统风俗,灶王节又叫做“小年”。之所以如此称呼,因为从此日开始就进入过年的状态了。因此,也可以说“小年”是“大年”的前奏。

 

  从过小年开始一直到除夕,是人们最繁忙的几天,百姓无论贫富都要置办年货,猪牛羊肉、鸡鱼海鲜、青菜作料、水果糕点、衣帽鞋袜、鞭炮香烛、年画春联等等,一应俱全。各家各户更是忙上忙下,蒸煮烹炸,绞肉做馅,刀板咚咚,香气阵阵。此外,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责任编辑:刘永锋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