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庆典民俗标签 > 节庆

济南府学文庙龙形象达15000处 寓飞黄腾达之意
来源:济南时报 | 2012-01-18
打印 复制 点击量:6007

府学文庙石碑

 

    由济南市府学文庙管理处、济南市各新闻媒体联合主办的府学文庙2012新年祈福会,将于龙年大年初一隆重举行,新春祈福朝圣、开笔礼、成人礼等传统活动将精彩登场。龙年正月初一到府学文庙参加新年祈福会别有意义,因为府学文庙和中国传统的“龙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济南市府学文庙管理处副主任吕智勇说,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文化符号,龙年伊始谈龙文化,是一件妙趣横生的事情,“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龙,‘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龙文化也由最初的图腾崇拜,延伸到服装、装饰,乃至传统建筑上的‘避邪物’。时至今日,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灵魂。”吕智勇说,“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的济南府学文庙,是官方主持修建的府级祭孔礼制建筑,数量繁多、形态各异的龙是府学文庙的一大特色。据统计,分布在府学文庙大成门、大成殿及其他各单体建筑正脊、垂脊、勾头、宝顶及匾额上的行龙、正吻、走兽、团龙、草龙、垂兽和套兽等龙的图案和形象多达15000余处,府学文庙也成为济南市龙的图案、形象数量最多、密度最大的古建群。”


    吕智勇介绍,府学文庙是古时秀才们读书学习、准备通过科举考试的地方,其中,传说中的“龙石”也是亮点之一,“据悉,此石是六七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太湖石,高约4米,重约8吨,瘦削天矫,势若拏云。曾经为元代政治家、文学家张养浩所收藏,后放置在府学文庙泮池前。新中国成立后,此石被移到某公园内东门广场存放至今,因其有秀、瘦、透、漏、皱等特点,被称为‘济南第一名石’。府学文庙内另有清雍正七年草书‘龙门’字碑一座,两字连为一体,笔画雄健,结构巧妙,为时任济南府学教授的沂水人李大受所立。‘龙门’二字取自‘鲤鱼跳龙门’,蕴含祥瑞之意,包含着书写者激励学子一心向学,希望他们有朝一日飞黄腾达的良苦用心。”

 

责任编辑:刘永锋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