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庆典民俗标签 > 公益活动

相声剧《子曰》亮相上海文庙
来源:腾讯大申网 看看新闻 | 2016-12-01
打印 复制 点击量:4766

1126日,上海的“文庙讲堂”开办两周年,两年间,“文庙讲堂”坚持于每周二、周六下午举办,开设一系列“国学讲坛”、“传统技艺体味”、“春秋论坛”等交流体验活动,共组织线下活动130期,参与者达6000余人次,线上传播更是影响了数万人,在白领中掀起了一股浓浓的“国学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为政篇第二》 这是孔子在谈到为政时的一份自我报告,他用简单几句话,总结了自己一生的经历。

 

 

相声剧《子曰》,借用一句“子曰”,讲述孔子的一生。舞台正中高悬着孔子的画像,开场前,赵松涛必然要来上一段:“我们演这个东西,演员最怕的和最难克服的就是那份敬畏心。因为圣人,比方说我没有敬畏心,可以,我年轻,我学识达不到,可有一点,所有在座的人不一定都没有敬畏心。这一场680个座,有50个人对孔圣人的敬畏心是非常虔诚、非常真诚的,我在台上敢胡说八道,你台下就敢给我指着鼻子骂街,因为这个题材不允许你胡说八道的。所以说演员带着这份敬畏心,展现这个题材的时候,这是最难克服的,因为把自己拿住了。”传统的相声讲究“说学逗唱”,而赵松涛的相声题材一下子奔向了孔子。

 

 

赵松涛,上海的相声、快板书、双簧演员,田耘社班主,从200411月算起,全职做相声团队已经十一年了。从69日下午,赵松涛拎着道具,迈进兰心大戏院那一刻开始,他就不停地在琢磨,演出的每一个细节改了又改。就在不到一个月之前,有关国学题材的演出,合作方突然中止了合作。赵松涛花了两个通宵写出了一个新的剧本——《子曰》。这样的题材,难度在于,压根儿不能随便讲,但“相声起码得乐,这一场不奢求乐五十回、六十回,起码三十回得乐吧?一回不乐,这叫什么相声剧?”

 

实际上,现场笑声不断。观众们笑完,赵松涛不自觉地回头看了看孔子的画像。

 

“十有五而志于学”

 

1994年,16岁的赵松涛当兵到了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尽管不是文艺兵,但在部队,他却因为会说相声、会唱快板,是个小有名气的文艺骨干。1999年赵松涛从长征医院退伍。1999年到2004年之间,他做过司机、跑过销售,甚至在南京路上的通利琴行卖过钢琴,不变的是对相声的热爱和学习。

 

 

200411月份,赵松涛在网上召集志同道合的人。这帮喜欢相声曲艺的年轻人,聚在一块儿开始活动。家里聊相声,文化馆说相声,高校讲相声。2007年,他跟一帮玩话剧的朋友在大柏树找了一个破仓库,对方演话剧,赵松涛说相声。刚开始的六年,赵松涛总结:“没有团队,没有场地,没有资金,没有节目,没有演员。”但每次有人问他这是不是最困难的时候,他总回答:没觉得,挺开心的。因为上海说相声的演员不多,反倒给予了他一块自由发展的空间,从此路就越走越宽。

 

“三十而立”

 

每周六晚,田耘社在长宁文化艺术中心演出,场场都火。赵松涛分析,随着上海外来人口数量的增加,说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语言口音都不成问题。还有个关键作用就是网络,一个笑点,一个搞笑的事,根本就不分地域。

 

 

 

36岁那一年,赵松涛在大众书局里办相声的讲座,本来应该讲相声的历史、传承和基本功。但讲着讲着,赵松涛突然觉得自己不应该仅仅做一位演员。原来所追求的那种“包袱响了,观众乐,然后鼓掌,叫返场,一个返场、两个返场的乐”已经无法满足他。

 

赵松涛说,“很多人对相声的认知就是搞笑,这不公平。相声行业形成的最初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糊口。就是前辈艺人在那样艰难困苦,吃不饱饭的年代里,为了吃上一口饭,被逼着形成了这么一种行业,撂地卖艺。‘我是您的欢喜虫,我逗您两句乐,您有钱的帮个钱场,有人的帮个人场,您丢两个大子。’比方说,老前辈演出是没有舞台的,早上四五点钟,在庙会集市上占地,拿砖头瓦块,地上画一个圈,要么拿着白灰撒一个圈,这个圈里边是我演出的,圈外边是能看演出的。我在里边演,你在外边看,看得好了,把钱扔进来。智慧在哪儿?我画完这个圈,我给这个圈起了一个非常智慧的名字,叫画锅。锅是圆的,我画了一口锅。我站在圈里边演,你把钱扔进来,我得从这圈里边把钱捡起来吃饭,这就是我吃饭赖以生存的锅。这个圈有一个名字,香喷喷的名字,叫平地抠饼。”

 

讨生活尚能有保持文化的气质,那么今天面对衣食无忧的生活,相声的定位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四十不惑”

 

赵松涛说“不惑”代表着不迷惑不动摇,如今他更希望做一个相声的文化人。

 

 

演出前,他抠着每一个细节。台立式话筒,主杆和话筒的接口不能超过演员的肚脐眼,话筒不能挡着演员脸,演出服干净平整,哪怕上台拿话筒、抬道具的人都必须身着规范的服装……

 

 

这是看完《论语》、学完孔子之后,赵松涛给自己的一个规定。

 

他说学习传统文化,或者说《子曰》这部相声剧最终的目的,是让每一个人学会自律。当我们每一个人都自律的时候,我们所有的人与人构成的环境和社会结构就是有序的。所谓的问题、所谓的执法、所谓的规章制度,就是在规定一个有序的工作、学习、生活、交流、交往的方式。

 

 

“传递这个东西,远远比让大家记住一段相声更有价值,更有做下去的意义。”

 

 

上海文庙讲堂

 

上海文庙,是上海中心城区唯一的一座祭祀中国杰出的思想家,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的庙学合一的古建筑群,孔子作为圣人,两千多年来,一直涵盖于中华文化里,在两周年庆中,特别邀请到上海相声大会创始人赵松涛老师和他的田耘社,在诙谐趣谈之间,借用一句“子曰”,讲述孔子的一生。通过展现这位有鲜活个性、独特魅力的孔子新形象,为我们探索出如何在现代文明的今天,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与创新,为自己,为国家,为民族,发掘出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文化力量。

 

近年来,文庙讲堂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多姿多彩,以讲堂为平台,以活动为媒介,传播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次活动由黄浦区委统战部、黄浦区侨办、黄浦区侨联、黄浦区文化局、黄浦区老西门街道指导,上海市黄浦海燕博客公益发展中心、上海黄浦区东方美传统文化促进中心、上海文庙管理处主办,田耘社协办。

 

 

责任编辑:马晓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