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庆典民俗标签 > 公益活动

“让国学成为贴近生活的有用之学”
来源:南京日报 | 2016-11-22
打印 复制 点击量:4455

近日,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报恩讲堂的“国学精髓十二讲”正式开讲。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报恩讲堂院长龚鹏程开设的12堂课程,分为报恩、仁爱、义礼、诚信、行善等12大模块,由浅入深地阐述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让学问落实于现代生活之中。

 

精通文史哲、横跨儒释道、开办武术馆、一手好书法、出版各类专著150余部……以博学著称的龚鹏程,被学界誉为“百科全书式学者”,对于报恩讲堂这个国学推广平台,他向记者道出了自己的愿景:“不作抽象化、概念化的学术清谈,而是让国学真正成为贴近生活的有用之学。”

 

国学十二讲不做“填鸭教育”

 

——“要让学问落实于现代生活之中”

 

龚鹏程,祖籍江西吉安,1956年生于台北,历任淡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台湾南华大学、佛光大学创校校长,现为中国国学中心顾问,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龚鹏程与南京渊源颇深,早在1991年,他便带领台湾学者组团来宁参加过交流活动,与南京学术界多有交集。2003年后,龚鹏程长期在大陆工作生活,曾担任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此次来宁担任报恩讲堂院长,让龚鹏程又多了一个推广国学的平台。

 

 

“我不认为只有躲在书斋里才能做学问,学问就在日常生活中。我的研究导向不是回到古代,而是面向未来。”龚鹏程说,大报恩寺及其前身天禧寺是明清两代的中国第一讲寺,尽管是寺庙讲堂,但一样有面向社会的文化教育功能,如今的报恩讲堂就是这一功能的传承和延续。

 

龚鹏程说,此次开设的“国学精髓十二讲”,不是快餐化的“填鸭教育”,而是以生活的学问为宗旨,让学问落实于现代生活之中。报恩讲堂还将开展儿童国学启蒙课程,除了诵读经典,还会传授射箭、投壶、书法、活字印刷、拓碑等传统六艺,让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来面目。

 

国学教育不能靠碎片化传播

 

——“要让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深入心中” 

 

读经典、穿汉服、学香道……近几年,社会上的“国学热”方兴未艾。在龚鹏程看来,“国学热”之所以兴起,是因为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人开始有些找不到自己的文化身份,所以希望把国学、国粹找出来建立文化自信,寻找一种文化身份的认同感。

 

 

龚鹏程表示,国学是一种多学科的知识体系,涉及文学、哲学、艺术、数学、体育等诸多领域,但在当代教育体系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是分割式、碎片化的,仅仅是有选择性地穿插进现有的知识框架和教育体制里去,而不是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知识结合,从根本上融入社会的认知体系。

 

一个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语文课。

 

“现在大家谈论的国学知识,只是一些很简单的道德教训,再有就是背诵课本上的古典诗词,读几本古代著作,认为这就是国学。”龚鹏程说,这种碎片化的知识传播太过肤浅,没有什么效果,“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只会背诵,却不理解其中涵义,考完全都忘了。国学教育不是背几句道德格言,而是要让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深入到学生心中。真正要推广国学,需要在当下教育体系中进行新的探索,从现有的知识结构中发展出一个融古汇今的体系。”

 

开设武馆、办过“武林大会”

 

——“做学问如习武,讲究触类旁通”

 

龚鹏程不仅在学术领域博学多才,在武学上也造诣颇深,他是中华武侠文学会的创会会长,策划举办过多届侠文化节和武林大会,还在北京开了两家武馆,可谓“文武双全”。

 

说起习武的缘由,龚鹏程笑言是因为“小时候爱打架”,“刚上学时不爱读书,老跟同学们打架,10岁那年开始去武馆学拳术,练过长拳、十二路谭腿,也学过日本的柔道和空手道。当时就是觉得好玩,还专门去拜访高人,四处寻找武林秘籍。”

 

 

龚鹏程说,幼年习武的经历,给他以后做学问、搞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台湾,武馆都叫国术馆,除了练武还设有医馆。天天打架难免会受伤,所以习武的人一定要精通医术。做学问也是这个道理,像习武一样讲究触类旁通,正是有了当年搜集考证武侠资料的经历,我才学到了后来文献研究的方法。”

 

责任编辑:马晓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