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祭祀礼乐标签 > 传统活动

传统文化浸润古城蒙蒙学子在建水文庙开笔
来源:红河日报 | 2015-06-23
打印 复制 点击量:5403

 

 

 

 

    建水文庙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经历代50多次扩建增修,现占地面积已达7.6万平方米。整个建筑宏伟壮丽,结构严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为建水这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近几年,建水县依托文庙厚重的历史文化,推出了“开笔礼”“成童礼”“成人礼”“敬老礼”儒家“四礼”活动,深得外地游客和本地群众的好评。

 

    6月14日,伴着清雅的古乐声,十几名儿童在母亲的陪伴下,身着传统汉服,缓缓步入文庙,击鼓明志,双膝跪地,点上朱砂,拜谒孔子。

 

    “咚……咚……咚……”悠远的鼓声在文庙先师殿前回荡,古乐声声,庄重的场景,仿佛将人们带回历史深处。

 

 

衣冠楚楚拜孔子

 

    开笔是我国古代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形式的称谓,俗称“破蒙”。“开笔破蒙”是儒学一种古老相传的启蒙习俗,通常是指给那些进入学习年龄的孩子通过“点破朦胧,笔画朱砂”来对自己的入学老师行礼,纪念自己的入学仪式。在祭拜孔夫子像,诵读《论语》并在额头中央点上朱砂之后,孩子就已经是一个入门学生了。

 

    古代读书人只有开笔破蒙后方可入学读书,因此称为“人生第一大礼”。举行“开笔礼”仪式,用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熏陶孩子,其目的,就是要激发孩子们求学求知的欲望,培养他们对知识及传统文化的神圣感情。

 

    欲明事理先正衣冠,衣冠是忆祖先优秀品德的最好载体,衣冠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记者在“开笔礼”仪式上看到,“开笔礼”从正衣冠开始,随着司仪一声“正衣冠”,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在主持人的指导下,迅速将衣服帽子整理好,然后双膝跪地。

 

朱砂一点慧眼开

 

    按照“开笔礼”仪式,整理好衣冠就要给孩子们点朱砂,点朱砂又称朱砂开智,就是用朱砂在刚刚入学的孩子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痣”通“智”,意为开启智慧,以此寄托美好的愿望,寓意着孩子从此眼明心亮,好读书,读好书。

 

    身着汉服的司仪手持毛笔,笔尖蘸一蘸朱砂,在每一个孩子的额头上点上一颗“红痣”,小朋友们既高兴又觉得神秘,场外家长看着自己的孩子开启了“慧眼”,纷纷拿出相机,为孩子们定格这一难忘的瞬间。

 

绘就人生第一笔

 

 

    人生的第一个老师是家长,启蒙开笔这一步骤主要是让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会写“人”字。

 

    仪式现场,每一位孩子面前都有一张几,孩子们双膝跪在几旁的榻上,几上摆放好了笔、墨、纸、砚,家长手把手地带着孩子,在宣纸上书写人生的第一笔,书写的内容是一个“人”字,很快,孩子们面前都摆放着一个端端正正的“人”字,现场一位家长对着自己的孩子说道:“做人做事也要像写‘人’字一样,端端正正。”

 

儒家传统代代传

 

    建水文庙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欧孝敏介绍,“开笔礼”只是建水文庙“四礼”之一,从2010年以来,建水文庙先后推出了“开笔礼”“成童礼”“成人礼”“敬老礼”儒家“四礼”活动,从“开笔破蒙”到“知礼明义”,从“齐家治国”到“感恩父母”,传统文化犹如春风细雨,浸润人心。

 

    据了解,到目前,建水文庙已举办“四礼”活动数百场,吸引了省内外参与者10000余人。

 

    “我们希望通过‘开笔礼’,能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与圣贤交友、同经典对话、塑造品格,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人。”欧孝敏说。

 

    现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说:“我很喜欢这样的活动,希望孩子参加‘开笔礼’仪式后,把上学求知看成是一个神圣的使命。让孩子来参加这样的活动,就是想让孩子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也希望通过‘开笔礼’这一活动,激发起孩子对学习的渴望,让传统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晨风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