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文化活动 > 传奇 历史

文庙南园的眼睛
来源:苏州广播电视报 | 2017-09-19
打印 复制 点击量:6630

新闻背景:20099月,长三角颇有名气的古玩交易中心之一,苏州文庙古玩市场,将整体南迁80米,落户古玩文化创意园,与苏州雨村美术馆等文化设施毗邻。

 

南迁80米?殊不知,古玩市场就好似那个孙猴子,翻了个筋斗云却撞见了五指山。文庙原本正大门就开在今天的新市路上,而建筑规模比如今翻了整整六倍。

 

 

【一】 文庙·府学

 

“不得了啦,范公,您新买的这块地是的的刮刮格风水宝地啊,在这里建家宅,子孙后代必定连出公卿啊!”风水先生来相地,一迭声地惊叹。

 

范仲淹眼眸一亮,子孙自有福,人杰方地灵,他略思片刻,捻须仰头大笑,“天佑我民啊”,这个苏州市长立马向皇帝递了道折子,不久,风水宝地上孔庙与府学拔地而起。

 

左庙右学,庙学一体?这样也行?史无前例的构思被全国各地争相效仿,“天下有学自吴郡始”,这个当时的“苏州模式”一下子掀起了全国的办学热潮。

 

范公施施然,心怀天下的人在意的并不是一朝的荣光。府学第一任讲师,他请来了胡瑗。胡瑗何许人也?是连生性傲气的宰相王安石都赞誉的“天下豪杰魁”。胡瑗在苏州实行“安定学法”,被宋仁宗一眼看中,御笔一挥,全国大力推行,这一推就推到了大清朝。

 

范仲淹的教学理念蛮前卫,他每次给学生出题,都会自己写篇同题作文,师生同台竞技,亦师亦友,只为切磋进步。苏州府学刚办时,一个班容纳20人,在现在当然算“小班制”,当时可是“超级大班”了。下属忧心忡忡,大人啊,这白花花的银子花出去了,要没人来怎么办呢?范仲淹笑而不答。果不其然,没几年,慕名而来的学子几乎挤破了门槛。

 

古人说,“苏学于天下为第一,有深广巨丽之称”。的确,风气滥觞之后,便是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了。此后几百年,是一连串让人咂舌的数字,不用再标榜,因为老苏州们都知道这里面的演变。

 

一千年前的府学,两百年前的紫阳书院,今天的苏州中学,那堵斑驳的黄墙深处,是苏州学子们心中永远的圣地。

 

【二】 南园·乡郭

 

“断齑划粥”的范仲淹是个有名的清官,他能买得起的地绝对不是闹市旺铺CBD豪宅,起码得是个城乡结合部,也许这就叫天命所在,第一次置业就押对了宝。

 

文庙府学所在地,是苏州的南园,城市边的村庄。看看前人对新市路到苏州中学这300米路的记载:“古树参天、纪碑如林,沧浪之水东来而西入学府,中架孔桥,尤见深邃”。真让人遐想。

 

我们还记得《浮生六记》中那个可爱的芸娘,沈三白说南园上没有酒家食肆,要是“携盒而往,对花冷饮,殊无意味”。聪明的芸娘想了一招,问街坊挑卖馄饨担的雇一担炉灶,大伙儿在南园柳荫下席地而坐时,她就忙着烧水烹茶、暖酒煮饭。

 

三白欣然自得:“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金黄,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蜂蝶乱飞,令人不饮自醉。”很难想象,这就是现在的文庙所在。

 

南园,北至今书院巷,南至城垣,东至葑门,南至盘门,繁华的姑苏子城被广袤空旷、野趣盎然的大型城市公园所包裹,而范仲淹的文庙,苏舜钦的沧浪亭,都是这个大园子里的学校,抑或别墅。

 

也许是苏州这块地方太舒服了,让人都不忍心坏了这份清静,张士诚在这里失了野心与锐气,五代十国的吴越王钱镠也甘心偏安一隅几十年,绝不发动战争。钱镠说,“吾若外讨,彼必乘虚滋扰,百姓必遭荼毒。”

 

在这段安逸的时光中,他的四子钱元璙在苏州造起了南园。可惜,南宋建炎一把火,最终南园成了一个遥远的梦,消散于历史的尘烟中。

 

苏州文庙即府学,初称州学,始建于北宋1035年,为范仲淹任知州时以五代吴越钱氏南园旧地创立。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毁于兵燹。

 

绍兴十一年(1141年)平江知府梁汝嘉重建。此后到清同治三年(1864年)至七年江苏巡抚李鸿章、丁日昌相继重修止,700多年间有史可考的重修、拓建达30余次。清末废除科举制度后,文庙逐渐荒废。目前占地面积约1.78万平方米,仅为全盛时的六分之一。

 

责任编辑:马晓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