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文化活动 > 传奇 历史

郑州文庙前庙后学 传承中原厚重文脉
来源:郑州晚报 | 2013-09-27
打印 复制 点击量:5678

  郑州文庙自2004年重新修建以来,有关它的消息就屡见报端。无论是清明时节的“成童礼”、教师节的“祭孔”行动,都与民族传统文化紧密相关,引起市民的浓厚兴趣,不少人前往现场观礼。

 

    历史上文庙和教育始终紧密相连,昔日文庙皆“因庙设学”、“庙学合一”。而现在大城市中如南京、天津作为文物的文庙也纷纷设置“前庙后学”,激活其文物功能,在保护的基础之上,使之不单纯成为“死”的文化遗产,而同时具有发扬传承文化,教化民众的义务和责任。9月28日,郑州文庙继续邀请市民参与癸巳年祭孔大典。


  设立国学基地尝试文物保护新模式


  幽静的院落中,文庙国学少儿基地的孩子正在跟随老师上国术课,“太极拳,少林拳都是我们的日常修习课程,我们尝试把中国传统内家武术与现代体育相结合,通过体智修炼,让孩子或者成人能够了解厚重的中华民族体育文化,提高中原武术的影响力。”少儿国学学堂的负责老师介绍说。


  该少儿国学学堂除国术之外,以少儿国学教育为主,对于4~7岁的学龄前儿童,学堂主要课程体系以国学经典教育为基础,双语通读通识中西经典。其中包括《大学》、《论语》、《中庸》、《老子》等中国经典著作,以及《伊索寓言》、莎士比亚作品等英文西方经典著作。


  其艺术教育注重古琴、书法等中国传统经典艺术的培养。


  对于成人,文庙则开展成人诵读经典、及国艺和国术的修习,还设立了郑州市最大的道德讲堂,构建和谐的民众思想道德体系。


  “我们会不断努力,将郑州文庙打造成传播中原文化的圣地,也成为国内最大,最扎实的国学交流基地。”对此,文庙相关负责人很有信心。


  据了解,文庙为摆脱“文物保护就等于文物死亡”的魔咒,多方考察后,设立了文庙国学基地,并与热衷于传承民族国学文化的先锋教育机构合作,尝试文物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现代文物保护新模式”。


  邀市民观礼“癸巳年祭孔大典”


  据了解,郑州文庙是全国首家恢复传统教育功能的文庙,据称其初衷是为了超越文化遗址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意义,激活文庙作为文化遗址的生命意义,从而真正实现郑州文庙的“前庙后学”。


  文庙又叫孔庙,是后人为纪念孔子而建立的,分为本庙和学庙两大系统,本庙指的是曲阜孔庙,具有祖庙作用,而学庙是京城和地方学校所设立的孔庙,各地都是“因学设庙”。


  因此古代文庙除纪念祭祀孔子外,最大的作用是开设学堂,其布局形式有“前庙后学”“左庙右学”和“右庙左学”三种形式。


  “历史上文庙和教育始终紧密相连,很多大城镇都建有文庙,往往是因庙设学、庙学合一。到清嘉庆年间,中国共有京师、府、州、县、厅、司、乡各级学校文庙(学庙)1700多所,加上其他书院孔庙等,总数达2200所。”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任晓林谈到在文庙开办的国学班时谈到。


  今年9月5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教育法律(征求意见稿)》,意见稿中拟规定,每年9月28日为教师节。目前,9月10日“教师节”已延续了29年。


  2013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63周年,郑州文庙依旧举行祭孔大典。主祭者将统一身着汉服,采用三献礼的传统祭祀方式,对中原传统汉文化以及至圣先师孔子献礼。届时,邀请广大市民踊跃参与。

 

 

 

责任编辑:刘永锋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