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资讯 > 国学

匾额拓片开启国学之门
来源:北京日报 | 2011-11-25
打印 复制 点击量:4661

 

    近日,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将向北京部分院校赠与科举匾额拓片,让学生们在感受中华书法艺术魅力的同时,得到来自真正传统文化的陶冶和熏陶。

 

  这几年,科举匾额博物馆以匾额普及传统文化的举动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与赞许。馆长姚远利说:“参观了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人大国学院的副院长曾经邀我给学生们讲座,他问,是您到人大去呢,还是我把学生带到馆里来?我说,还是您把学生带过来吧。事实上,只要找出五块内容丰富的匾额,将上面的字句、内容一一弄清楚,你的国学就算是入门了。”据介绍,匾额上的文字多取材于国学经典,囊括了中国古代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典籍中的典故。如果把众多匾额排列起来,它就是一部浓缩的国学史,清晰地展现着中国文化的脉络。诗词歌赋尽入其中,增强了文字的文学性、趣味性和可读性,尤其是中国传统道德思想更是匾额中最重要的主题。以多彩的艺术手段,承载了博大精深的国学精华,匾额本身就是“艺术国学”。

 

  在姚馆长的引领和讲解下,笔者也读懂了几块匾额拓片。比如,为贺宣统年间太学生黄荣六十寿的匾额“品高月旦”,就讲述了这样一个典故:月旦评是东汉时期“谈论”的一种类型。“月旦”即月朔,每月初一。它是东汉末年汝南郡每月初一进行的品评人物、论士议政的一项活动。至于为何要把品评人物的时间定为每月初一,目前尚无确切的史料佐证。汝南月旦评是由汝南名士许劭为首,与其族兄许靖共同主持的。《后汉书・许劭传》载:“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这项活动在汝南一带蔚成风气,参与者甚众,影响也非常大。其后,月旦评便逐渐成为名士们品评人物的代名词,“品高月旦”则是对人才品的溢美之词。“才高倚马”的匾额之典故出自南朝《世说新语》中的“倚马可待”。东晋豫州刺史谢尚发现袁虎文才很好,就把他推荐给大司马桓温。桓温让他负责府内文书起草工作。他跟随桓温北伐前燕,在前线,桓温让他写讨伐檄文,他靠在马背上很快就写完一篇得体的檄文。因而这匾额上的“才高倚马”表达了对人才华横溢、文思敏捷的赞美之情。

 

  而这次北京匾额博物馆选择学校作为馈赠对象则似乎是别有深意。“国学升温”让专家们又欣喜,又担忧:国学热还能热多久?肤浅化的“操作”会不会让国学变味儿?“如今人们总是说‘让国学走进校园’,读着《三字经》、《弟子规》的孩子们有几个真正了解国学、热爱国学?”姚馆长认为,除了书本上的知识,文化的熏陶与耳濡目染是很重要的。因而,他选择了具有励志内容和积极意义的匾额拓片赠送学校,集中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们在读着《弟子规》的同时,看到实际的艺术品,从而更加了解历史典故、科举制度和书法艺术。“每天抬头就能看见,不论是在文化上还是道德上,都起到了一定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匾额是榜书艺术的一种载体,它不同于一般的名人书法,而有着更为丰富的历史内涵、文化内涵和艺术内涵。只有将真实可感的文化、艺术同书本上的知识结合起来,营造出触手可及的文化氛围,才会使学生们对国学的领悟起到生动形象的激励作用,这正是科举匾额博物馆馈赠匾额拓片的目的所在,也正如馆中巨幅匾额拓片上所书,是件“积厚流光”之事吧。

 

 

责任编辑:刘永锋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