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资讯 > 国学

加强幼师国学修养成为早教机构新追求
来源:北青网 | 2011-11-29
打印 复制 点击量:3856

 

    新幼师入职之前培训的第一堂课是国学教育,甚至连女德课也成了幼师们的培训内容——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早教机构开始引入针对老师的国学培训内容,其目的是通过对教师的传统文化熏陶,在让教师“修己”的同时,更将这种文化的精髓传递给孩子们,可谓一举两得。


  幼师入职第一课: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在欧杰思国际少儿情智教育机构望京校区的一间教室里,几十人正在观看南怀瑾老师的《道德经》系列讲座。教室中鸦雀无声,大家都在全神贯注地听讲。这几十人都是即将走上幼师岗位的新员工,在入职之前接受的第一堂课便是国学教育。“现在的生活太浮躁了,静下来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确实是个难得的机会。”讲座结束之后,新来的王老师不无感慨地说道,“我理解老子的思想归根到底就是个‘道’字,而‘道’的智慧就在于尊重万事万物的规律,不能够人为地‘拔苗助长’,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是要尊重孩子们的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据了解,这个系列讲座将从《论语》、《道德经》、《孟子》等先秦文化讲起,接着还会有一批古代蒙学教育的经典读本讲座,例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等。


  而在乔登美语国际幼儿学校的大会议室中,接受为期一周的集训的80来名幼师也在观看着“涵养女德、幸福人生”的主题视频课程,她们学习的内容包括了《弟子规》、“女德教育”在内的国学知识。现场听课的张老师表示,她觉得这堂课的核心是为了促进和谐,因为课程中要求女性应该具备宽容、温和、耐心的品德,而这正是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素质。


  据了解,时下象欧杰思、乔登美语这样对员工开展国学培训的早教机构越来越多,加强幼师传统美德教育已成为很多早教机构的共识。


  幼师国学培训,追求的是“修己”之后能“达人”


  谈及将国学课作为新员工入职前培训第一课的初衷,欧杰思国际少儿情智教育机构总校长顾诚指出,教师的职业特殊性在于不仅仅要做好自己,同时还有育人的要求。老师要想成功地教育好孩子,必须要求自己先“身正”,因为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不经意间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正如《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讲到的“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自己的品行端正、道德素养高尚才能“推己及人”。所以要求老师必须先“修已”,之后才能实现“达人”的目的。而在传统文化中就特别强调自我内在修养的提高,比如孔子讲“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强调向贤达之人学习,在自己不足的地方要常常“内省”;孟子也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认为自我的道德修养在不断提高中确实能够感受到极大的快乐。


   “这些员工有的来自其他教育机构,有的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他们都是怀着不同的理想来到这里,但是我希望每一个欧杰思的员工都能秉承着同样的信念,就是做一个有德行、有一定高度的老师。希望通过国学大师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解读,让每个人在浮躁的生活中沉静下来,让这里的每一个老师都能够静下心来热爱这份事业,热爱每一个孩子”,顾校长表示。


  “幼儿老师对国学的熟悉和理解程度太少,只有熟悉了、理解了,才有可能把传统文化精髓教授给孩子,”育灵童教育研究院的高级培训师王东亮指出,此外它也可以帮助幼儿老师陶冶情操性情。乔登美语校长方敏也表示,在教学过程中,幼师与孩子相处的时间长,其行为、品行对孩子会起到很大的引导作用。之所以在国学素养培训系列中推出“女德教育”,就是为了提高幼师的道德境界,促进教学工作中的育德能力。


  开展幼儿国学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


  谈及通过老师向幼儿传递国学精粹的问题时,专家们一致强调要讲求方式方法。


  “《三字经》中一句话叫‘融四岁,能让梨’,如果仅仅从字面上讲授的话,孩子们很难理解孔融的举动是体现了尊重长辈的传统美德,因此我们会引用角色扮演和情景游戏的教学方法来告诉孩子们中华民族的基本礼仪。”欧杰思国际少儿情智教育机构总校长顾诚表示,“对幼师进行国学培训,既是提高幼师的道德修养,最终目的则是让幼师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传递给孩子,而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我们要将深奥的内容‘浅显化’,在教学方法上必须进行改进。我们会让老师把课堂变成游戏和学习的场地,用生活化的语言来阐述深奥的国学理论,让整个教学的过程更加生活化,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


  育灵童教育研究院高级培训师王东亮也指出,古代蒙学教学中主要特点是大量地诵读和记忆,这种方法是很有价值的。但是现代幼儿老师们在传递国学思想时要注重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创造情境,丰富教学形式,让孩子对文化感兴趣。比如在诵读中可采取模仿小动物的声音、改变声音的高低强弱、改变速度的快慢等来进行朗读;在讲汉字时,可让小朋友模拟字源故事表演以了解汉字的一些演变,从而对中国汉字感兴趣。

 

 

 

责任编辑:ZK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