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文化活动 > 祭祀 礼制

孔庙大成殿奉祀
来源:本网 | 2011-04-08
打印 复制 点击量:8300

 

孔庙作为国家推崇儒学的标志,主祀孔子,并以孔门弟子和历代儒家代表人物配享从祀,分四配、十二哲、先贤、先儒等。为报本追源,还祭祀孔子的上五代先人,并以四配之父配享,以宋儒周敦颐、张载、程颢、朱熹、蔡沈等人之父从祀。曲阜孔庙既是国家礼制庙宇,又是孔氏的家庙,因而还奉祀孔子夫人、孔子母亲、孔子子孙、孔氏四十三代中兴祖。

大成殿是孔庙正殿,主祀孔子,以四配、十二哲配享从祀。

 

一、孔子

孔庙最初由孔于故居改设,只祀孔子,仅是孔氏的家庙。孔于去世后,改孔子故宅为庙宇,弟子们陈列孔子生前使用过的衣、冠、琴、车、书,按时祭祀。东汉史晨谒庙时尚无容像。北魏时“庙屋三间,夫子在西面,东向;颜母在中间,南面,夫人隔东一间,东向”(《水经注》卷二十五)。东魏兴和元年(539)兖州刺史李埏又“修建容像,雕素十子”。此后,曲阜孔庙一直为塑像,历代多次重塑。清雍正二年(1724),大成殿遭雷击被焚,孔子像受损,雍正七年命内务府良工新塑。196610月,塑像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被毁,1979年临时改用画像,1983年按清雍正七年塑像资料重塑,冕十二旒,服十二章,手执镇圭。19849月孔子2535周年诞辰举行像龛复原揭幕仪式。

 

二、四配

孔庙袝祭第一等。因有4人配享,故称“四配”。汉高祖刘邦过曲阜,祭祀孔子,首以颜回配享。魏正始二年(241)齐王曹芳因初通《论语》,遣官致祭国学,也以颜回配享孔子。唐总章元年(668)命以颜回、曾参配享。开元八年(720)以十哲袝祭后,颜回为十哲之首,曾参列十哲之后。宋元丰七年(1084)又以孟子配享孔庙,位居颜回之次。崇宁三年(1104)增王安石配享,居孟子之次。靖康元年(1126)右谏议大夫杨时上言王安石学术荒谬,经朝廷允准削去王安石配享。南宋咸淳三年(1267)度宗命增曾参、孔配享,始成四配之名。当时曲阜在蒙古政权统治下,至元延祐三年(1316)御史中丞赵世延上言,孔庙南北祭礼不宜有异,曲阜孔庙才有四配之设。四配即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四配塑像位于孔子神龛前东西两侧,每两位一龛,东为颜回、孔,西为曾参、孟轲。均着冕旒衮服,冕九旒,服九章,手执躬圭。像前木主书“某圣某子神位”。原塑像于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毁,1983年按清雍正七年塑像重塑。

 

三、十二哲

    孔庙袝祭第二等。因有12人,故称“十二哲”。初名十哲,始于唐开元八年(720)。国子司业李元瓘认为颜子配享为立像不合礼制规定,四科弟子闵损等列像庙堂不参享祀,而何休等22位先儒反沾从祀不妥,“岂有升堂入室之子独不沾春秋配享之余”,建议以四科弟子袝祭。朝廷接受他的建议,命以圣门四科弟子(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袝祭,均为坐像。颜渊升为配享后,宋端平二年(1235)升孔仅补十哲之缺。咸淳三年(1267)升为配享,升颛孙师为十哲之一。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升朱熹位居十哲之后,乾隆三年(1738)升有若为十二哲之一,居颛孙师之后、朱熹之前。十二哲配祀于大成殿内,位于殿内东西两端,每端各6位:东面为闵损(子骞)、冉雍(仲弓)、端木赐(子贡)、仲由(子路)、卜商(于夏)、有若(子若);西面为冉耕(伯牛)、宰予(子我)、冉求(子有)、言偃(子游)、颛孙师(子张)、朱熹(元晦)

    十哲原有塑像,明嘉靖九年(1530)更定孔庙祀典,撤像改为本主。曲阜孔庙仍准保留塑像,增加朱熹、有若后也塑像奉祀。今曲阜孔庙东西各有6尊塑像,每两尊为一龛。塑像者冕旒衮服,冕九旒,服九章,手执躬圭。像前木主书“先贤某子某神位”。原塑像为清雍正七年塑,“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毁,1983年重塑。

 

责任编辑:ZK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