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保护利用 > 亟需保护

问津书院“无人问津” 儒家文化圣地亟待修复
来源:新华网 | 2012-11-01
打印 复制 点击量:8611

问津书院

 

    荒草丛生的乡间小路,狭长的青石板老街,苔绿斑斑的砖墙……近日在武汉新洲区采访时发现,我国唯一以“孔子使子路问津”典故命名的书院,受地方经济发展、道路交通、拆迁安置等多重问题影响,书院损毁没有得到很好的维修,难以充分发挥其文化品牌效应。

 

  从“问津”到“无人问津”

 

  始建于西汉年间的问津书院,位于武汉新洲区旧街孔子河村与黄冈市团风县淋山河镇接壤处,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明清时期最为繁荣,康熙曾赐书院“万世师表”匾额。

 

  历史上的问津书院周围山环水绕,圣迹很多,与孔子有关的地名有回车埠、颜子港、长沮冲、桀溺畈、晒书场、弦歌里、讲经台、坐石、墨池、砚石等。

 

  作为古代的教育机构,书院曾经是儒家文化的代表,在中国文化史和教育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宋代朱熹、元代龙仁夫、明代王阳明、高攀龙、邹元标等大儒都曾亲临书院,讲学布道,其历史之悠久、业绩之辉煌,在湖北首屈一指。

 

  然而,由于历经战乱屡建屡毁,问津书院的书籍、器物流失,宫墙尽废,后因年久失修,大部分旧址已成农家宅院,许多书院的遗留物也或作垫脚之石、房屋之基,仅剩部分建筑留存。如今的问津书院只留有由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张翼轸题写的“问津书院”的大字牌匾,以及几幢残存的明、清建筑风格房屋。

 

  书院文化发展面临重重困难

 

  无论是从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底蕴,还是打造文化产业品牌、景观,问津书院都具有丰富的发掘价值,然而,直到如今书院尚未在全国形成较大的影响。

 

  武汉大学教授黄钊在采访中表示,问津书院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亟待解决的是“没有保更谈不上护”的尴尬局面。在书院举目四见,看到的是殿荒无人问津。黄钊说,问津书院的史料发掘研究、现存历史人文景观都略显单薄,难以形成震撼性的感观影响,由于营销宣传力度有限,其历史、文化地位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认可,使得书院的文化资源没有转化成为市场资源。除了新洲当地人,绝大多数的武汉市民并不熟悉、知道问津书院。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严昌洪认为,问津书院凭借学术上的承载性、典故来历的独特性、历史上的古老性和在湖北文化遗存的唯一性,决定了它应有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现实意义。修复问津书院,将其打造成湖北的文化产业新品牌,使之成为文化产业和文化素质提升的双重阵地。

 

  重振“问津”再添楚文化新亮点

 

  新洲区委书记王世益介绍说,作为新洲区已经立项的重点项目,围绕问津书院打造儒家文化产业基地已经逐步开展,目标是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业主进行开发,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起来的招牌文化产业基地。

 

  今年3月,随着问津书院广场孔子铜像揭幕暨问津书院维修保护工程开工,“中国(湖北)问津教育文化产业园”规划出台,有2000多年历史的问津书院将变身为占地万余亩文化教育基地,重新成为传播国学的重要基地。

 

  据了解,问津书院将加快保护性开发,完成修缮,还将投资近10亿元,建设总面积约1.1万亩的问津教育文化产业园。园区分为问津书院主题文化旅游区、问津教育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区、问津教育文化休闲度假区等三大功能区。一期工程总面积约1500亩,投资约2亿元。

 

  修缮复原后的问津书院,将与邻近的道观河佛教旅游和以团风革命烈士陵园为板块的红色旅游组成旅游航母,最终实现“北有曲阜孔府,南有问津书院”的发展态势。

 

  湖北省政协副主席陈柏槐到新洲考察问津书院说,问津书院的修复和开发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经济利益,更为关键的是它将成为宣扬国学优秀思想、提升全民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阵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不仅仅是资金问题,关键在于政策和机制,机制搞活了,政策落实到位了,投资商自然会源源不断,如果只是一味地想办法招商引资,只是治标不治本。”

 

  湖北省政协主席杨松在问津书院修缮及景区建设推进会上指出,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问津书院不仅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还要发展、发扬光大传统文化。问津书院的修缮修复,填补湖北儒家文化的空白,使湖北能够构建比较完整的文化形态体系。

 

 

 

责任编辑:刘永锋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