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文化活动 > 贡院 科举

科举的秀才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学历
来源:sina blog | 2011-08-16
打印 复制 点击量:6296

    作为读书人不免有把古代的科举功名与现代学历作比照的嗜好,本文不对科举制度的沿革进行说明,主要以明清二代的科举功名与近百年的学历和职称制度变迁作一探讨,以晌读者。

 

    首先要明确,中国历来的人才选拔考试重入选,轻毕业。如现在的初中升高中的中考,高中升大学的高考,这是与西方宽进严出的教育制度最明显地考试价值观区别,只有明白了这个基本出发点,才能作比较。这也是目前人们在做类似比较时的误区之一。

 

    其次,由于时代的变迁,学历的名称有变化,但可按照组织考试的单位级别以及考生考试及格后享受的待遇等作为衡量标准,这是具有一定可比性的。比如县、地区组织的初中入学考试(俗称小考,现已取消),地区、省级教育部门的中考,省、国家教育部组织的高考及现在的公务员考,这些考试的组织单位级别与当年的科举考试组织单位是可比的;还有学生期间是否有公(免)费医疗和是否免学费这与科举时代的免税赋是可比的,以及是否有助学金和科举的“食饩”是可比的;毕业后是否包分配等与科举的“诠选”和是否授官职是可比的。本文是基于上述二条标准来作比较的。

 

    科举废除后至文革前,小学相当于童馆、私塾类的启蒙教育阶段,小学毕业后参加县、地区一级的统考(中国大陆地区延续到在2000前后基本取消了这一级考试,俗称小考)。当时家庭比较困难的,家庭兄弟姐妹多的长子,或想尽早离开农村的学生,可以读中专(后来称为小中专),比较典型地是培养幼儿教育和小学教员的师范学校,这类学校的学生,其在学习期间的学费、医疗费可以由国家负担且有助学金,毕业后基本包分配,毛泽东就属于这类学生。有些家庭条件好的且学习也优秀的不愿意进师范早就业的,也有家庭条件好但考不进师范学校的学生就进初中继续学习。所以对当时的小学毕业生有相当于秀才一说,应该是通过小考后继续读书的人相当于秀才这一说更准确些。

 

    用现代的话来讲秀才是进入了“体制”门槛的最低一级学生资格,也就是改革开发前能填写“国家干部履历表”的最低一级学校的入学考试及格者。

 

责任编辑:歡歡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