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焦点专题 > 儒家文化之当代传播的思考

在形成共识基础上推进儒家文化传播
来源:红旗文稿 | 2014-12-27
打印 复制 点击量:2678

  如何推动儒家文化的当代传播,首要的在于对儒家文化的传播形成共识,把握儒家文化的本质和时代要求。今天诠释儒家文化的时代意义,并非复古儒学,而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即要从儒家思想中撷取精华,对儒家文化作“返本开新”的价值诉求,在传统向现代的创造性转化过程中,焕发出儒家思想新的生命活力。

     1.儒家文化的本质首先在做人。儒家文化是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和主张,可谓包罗万象,囊括社会系统的各个层面,儒家文化总是立足于现实问题,不是形而上的东西,既有家庭中的“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人伦关系,又包括由家国同构推演而出的君臣、父子、朋友等社会关系,都是着眼于解决当时社会现实面临的问题。同时,任何角度都可以找出对应性的主张。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怎样做学问、怎样做君子、怎样与他人打交道等,儒家文化都能找出对应性的看法和主张,从家庭人伦散发到社会政治,细致而微地规定着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地位、责任和义务。但是,无论儒家作怎样的主张,其根本都脱不了“做人”这个核心,《论语》尤其明显,通篇都是讲如何做君子、不做小人,如何做体现人的内在价值的人。因此,挖掘、弘扬儒学文化的当代价值,必须回到人本身,回到儒家文化的本来意义上,发挥儒家文化本原建构现代人生活理念及实际人生之用,唯此,才会拥有文化的自信心与创造力。儒家文化中的“穷变通久”和“自强不息”观念,是延续中华文脉之内省和自新的二维张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阐旧邦以辅新命”,成为历代儒家学者体认和承传文化命脉的根本信仰。脱离了时代去谈儒家文化,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共同推动儒家文化传播的角度看,学界可以通过讨论,共同推进,形成儒家文化本质意义上的共识,从而更好地向世界传播儒家思想。

     2.儒家为人的根本在“仁义礼智信”。从儒家的源头去看,人是儒学的原点,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人的自觉,“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提倡的人的核心价值。孔子、孟子、荀子等都尊崇人在天地之间的地位,肯定人的主体性和独立人格,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孝经》引述孔子的话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尚书·泰誓》云:“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礼记》引述曾子云:“天之所生,地之所养,人为大矣”。《荀子》说:“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董仲舒说:“天地之精所有生物者,莫贵于人”。从这些先贤所论中,可以看到儒家尊崇人在天地之间的地位,肯定人的独立人格、内在价值,重视人的尊严。儒家强调以文化人,强调“学而知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寓教化于日常生活,“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荀子·劝学》),以“慎独”为君子修行之道,认为最高的人生追求就是要成为一个具有“仁”的“圣人”,达到人的真正自觉,实现思想的净化和行动的自如。儒家高度赞扬“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的志士仁人,强调道德人格的养成,关注人的自觉、自立,人格的成长、发展。“仁义礼智信”,就是讲如何做人,是为人之本,缺一不可。

     3.对儒家文化的扬弃与继承。传播儒家文化,不能不因时处变,使儒学的价值观念能够融入时代精神之中,服务于当下的实践,唯此才能清晰儒家文化“安身立命”之所在。例如,儒家强调如何看待社会、看待外部世界,怎样与人交往,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养而有敬”,等等,以这些理念观照当今的现实生活,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需要总结并发扬光大。相反,儒家文化中存在的那些受历史局限带有鲜明时代烙印的认识,诸如附着于君主专制,以及“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之上的愚忠、愚孝、男权等思想糟粕,则必须辩证、历史地加以检讨和清除。因此,儒家文化要实现传播共识,成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精神资源,必须“返本开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

 

作者:王京生

 

 

 

责任编辑:陈风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