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焦点专题 > 陕西孔庙遗存及文化价值研究

陕西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主根吗?
来源:西安日报 | 2018-01-13
打印 复制 点击量:5144

  秦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西北大学教授黄留珠最近在应邀担任主编的《中华地域文化通览·陕西卷》一书中提出,陕西历史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主根。

 

  在目前各省如火如荼地为本省争在中国历史文化上地位的节骨眼上,提出此观点,能否广为人们接受呢?

 

  主根,与源头之一有别

 

  过去常见到的说法为,陕西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黄留珠说的主根则与之明显不同。

 

  就陕西历史文化在整个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黄留珠做了一个形象的说明:如果把中国历史文化比作一棵大树,陕西历史文化就是这棵大树的根;如果把中国历史文化比作一条长河,陕西历史文化就是这条长河的源。总括起来,陕西历史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根源。大树的根,不会只有一支;大河的源,也不可能只有一条。

 

  以上和过去的说法没有本质区别,但黄留珠强调,根中必有主根,源中必有主源。陕西历史是中国历史大树的主根,是中国历史长河的主源。当然,主根只可能有一支。

 

  黄留珠解释,构成中国历史最根本性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文化要素,如礼乐文明、集权式政治制度、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态、绵延不断的以纪传体为主的历史记录等等,或发端于陕西,或奠立于陕西,或完善于陕西,也就是说,中国历史的基本要素,大多是在陕西这块沃土上孕育出来的。

 

  实际上,之前在西北大学出版的《话说陕西》丛书中,黄留珠就提出了此观点,但《中华地域文化通览》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从2008年开始牵头组织编撰、将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编写中。一旦这一观点通过此丛书传播出去,其影响必然与陕西省内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不可同日而语。

 

  主根说的依据

 

  这一提法有何依据?

 

  黄留珠说,陕西历史一是悠久,考古工作者发现的距今115万年的“蓝田猿人”,拉开了迄今可知的陕西历史帷幕。被公认为中华民族始祖的炎帝、黄帝,在陕西历史上留下了巨大的印记。炎、黄部族就崛起于渭水中游和陕北高原之上。这些皆有可靠的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证实,绝非生拉硬扯、胡编乱造。

 

  二是辉煌。众所周知,周、秦、汉、唐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演绎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而这几个辉煌的王朝,又均建都于陕西,以陕西作为其统治中心。无论是周的礼乐文明,秦汉的制度文化,还是唐帝国博大开放的气势、诗园艺苑的风韵,皆出自陕西而传至全国,从而成就了令世人瞩目的盛世辉煌。

 

  三是融汇。一是民族的融合。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不断融合,显然是其发展的主流。绝兴于陕西的周人灭商,里面就含有商、周两族的融合。秦人自西而东发展,实际就是不断征服、融合陕甘诸多戎狄少数民族的过程,至始皇统一,则建立了多民族大一统的帝国。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更是规模空前,而陕西恰好就是这场大融合的中心舞台。此后盛唐之出现,正是此前民族大融合结出的汇通之果。二是文化的融汇。就国内而言,主要指各地区的文化交汇。如秦汉时期,帝国政府大量迁徙关东豪富充实关中,造成关中、关东地区的文化交汇。与国外的文化交汇则以佛教文化的中国化最具代表性。唐时长安为佛教的一大中心。此外,传入唐京畿地区的还有摩尼教、祆教、伊斯兰教、景教等外来宗教。故以长安为中心的陕西关中一带,事实上成为中外文化融汇的圣地。

 

  省内专家评判不一

 

  就黄留珠的陕西主根说,西安日报记者征询了省内部分历史学专家的意见,结果他们看法不一。

 

  陕西师大历史文化学院儒学儒教研究所所长韩星教授认为,我们华夏文化,或中国文化根源,真正产生、形成,就是夏商周三代。所以,中原,也就是黄河中下流域,包括陕西、河南、山西这一带,应该是主要的源头。而我们现在公认炎黄主要发源于陕西,而周秦汉唐都城在陕西,周初就奠定了周的制度、思想,奠定了文明的基础,因此可以说陕西历史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主根。当然这并不排斥其他的,依然是多源的,只是有主有次。

 

  然而陕西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胡戟不主张用这种说法来说陕西。他认为,各地共同开发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当然在有些方面我们陕西很重要,比如周公的学说是孔子的源头。但是文化非常丰富,是多源的,不要说谁为主。这非常难判定,不大好分优劣,也不大好分主次。

 

  另有其他学者也认为,这种说法不够全面,有失偏颇。中国历史是多源的,不能说哪个地方是第一,哪个地方是第二。举个例子,夏代东西在陕西就稀少,商代陕西东西也不多,而山西、河南东西就多,河南有著名的二里头夏商遗址,山西有夏县夏遗址等。过去搞夏商周断代,人家挖来挖去,主要在河南、山西。所以把啥都说成是陕西也不对。虽说中国历史上鼎盛王朝周秦汉唐都城在陕西,但它只相当河流中过水量最大的一段,和源头没有关系,也只能说最鼎盛时期在陕西,而不能称之为主源。甚至有学者说,陕西对中国文明的贡献,要说清楚能有多少非常文明的、合乎现代标准的东西,也说不出什么来。

 

  河南、山西专家:

 

  陕西只是多源的一个点

 

  河南、山西专家怎么看待此观点?

 

  许昌学院魏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陈艳玲是山东人,在山东上本科,然后在陕西师大读硕士,后到上海华东师大上博士,如今在河南任教。她不赞同陕西主根说,认为:文化是相通的,是交流、交融,有西部、南方、中原。不能说中原肯定就是它的源头,陕西不是它的源头,或者反过来说陕西是它的源头,中原不是。这都不是一个很公正的说法。她声明,自己的观点,既不代表陕西,也不代表河南。做文化的,不能攻击一方捧一方,那就违背了历史的真实,也会对青年一代、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西安日报记者采访专家们时,虽然没有提陕西主根说是谁提出来的,但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李晓敏猜测到,这可能是陕西人这么说陕西。她告诉记者,河南肯定也会有人这样说河南这方面的事。你可以说,但你不能排除河南也是主根,肯定不是唯一的。她不喜欢这种说法,但不能反对人家自己说自己好。这个历史本来很复杂,也很悠久,你特别要想把根拔出来,确实很难。要追根的话,也追不出来。

 

  “根据从小接受的教育和后期看到的资料,让我完全认同陕西主根说,有点保留意见。”山西省忻州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王涛说,一部分山西人听了也一定会有意见,毕竟有一种地缘上的认同感。很多人也说,山西是地上文物大省,所以旅游也是从这方面入手的。山西在历史文化方面的宣传力度现在也是很大,尤其是一年多以来,新的省委书记袁纯清从陕西过来后,要打造旅游大省,文化的牌打得还是特别强,这方面挖掘的力度特别大。陕西只是多源的一个点。河南,或中原地区,这方面的意义更多一些。

 

  北京专家:话不能说得太绝对

 

  北京的专家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许多地方都有类似说法,可能都有为当地说话的意思,这个我能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谢宝成认为,真正的从中国历史过程来看,这个说法不严谨。他从来不说这个话,不管是河南也好,陕西也好,他不用这种表述。比如我们现在考古,可能发现这个地方是最早的,但是不见得它就最早,可能还有没发现的比这个还早。所以有些话不能说得太绝对。特别是关于中国历史的源头和主源,原来就说是黄河流域,现在长江流域也在说。虽然周秦汉唐建都在陕西,有一定意思,但河南又要说中国还有商代。讲某一个地方作为中华文明的主源,这个可能要严谨地作为学术研究,就很难说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吴丽娱认为,好像不能这么说,有点没有把握。这种说法是为了突出一个地方,可是中国那么大的中原大地,不光包括陕西,还有河南,出土发掘不光是陕西一地。而且中华文化从整体来说,也不光是西北这个地方。东南楚文化,发掘多少简帛。当然陕西很重要,我们要是搞中古史,绝对陕西是最重要的,和河南比,河南破坏很严重,墓葬破坏非常大,如在洛阳有很多魏晋南北朝的墓葬,可被破坏得很严重。解放初洛阳修水电站,都是一片片炸掉,不是一般的盗掘。而陕西文物一批批地出。但是不能光从这一点看。不能因为它遭到破坏,就说它不是主源了。另外还有山西。整个中华文化的发源地还是很大的。如果要说陕西是源头之一,这没问题,也比较妥当。

 

  “不应该有异议”

 

  西北大学历史学教授杨希义是西安日报记者最后采访到的史学专家。得知他赞同陕西主根说观点,记者向他谈到其他不同观点。他认为,不应该有异议。陕西是中国最大的文物大省。比如说大家公认黄帝陵在陕西,黄帝是中华人文之祖,这是中华民族的根本,这个没有争议。这就是一个很重要根据。夏商虽然不在陕西,但就夏朝来说,不要说文字,没有发现很明显体现夏文化的东西。甚至有著名史学家提出,夏还是一个传说时代。他把这个朝代和尧舜禹、三皇五帝都归到神话和传说时代。商代虽然有文字,但是是甲骨文。甲骨文的记载毕竟有限。商绝对不会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受影响大的还是从周开始。八卦、周礼、诗经,这些都产生于周代。孔子的儒家文化,也大部分反映的是西周礼制。更重要的是,秦统一以后,统一文字、度量衡等,对后来中国大一统文化的建立至关重要。还有汉唐,是中国古代最兴盛的时代。这些朝代,都是在陕西建都的。汉唐文化应当说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汉赋、唐诗、丝绸之路起点等等,应该说,都是在这里发生的。没有这一段,中国历史就没有办法写了。周人、秦人都是从这里起家的。这些就够了,无可辩驳地说明,陕西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主源。

 

  杨希义同时提醒,陕西人在说这个的时候,不要刺激别人,不要有意把自己说成天下独尊,不要强调是唯一的。主要源头不等于说是唯一源头,还是说多源的。

 

  黄留珠说,他的这一说法比有的省份说他们占了半部中国史要强,更科学。主根不一定占多大比例。

 

  陕西主根说是否有意义

 

  胡戟认为,陕西主根说这种概念没有什么大的意思。我们有我们的贡献就行了,不要纠缠到这个词上,一定要我们比别人强,我们为主,你为次。这没什么好的,容易引起外地的反感。

 

  谢宝成认为,现在都在这方面争,但争这个也没有多大意义,可能想为地方旅游争点由头,但也不见得。

 

  “我觉得源头来自于哪不重要,重要的是以后文化的交流和相互的沟通。”陈艳玲说,中原文化也好,西北地区文化也好,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要强调哪一方面。现在搞文化旅游开发,利用传统文化开发,各家去争,哪个景点,谁是最初的什么,非要证明出什么来,他肯定在这里干什么,或娶妻生子,或做官,那有何意义。比如说襄阳和南阳争诸葛亮的问题,“躬耕于南阳”,到底是在现在湖北的襄阳,还是河南的南阳。这不重要,如果两家都开发,也未尝不可。古代政区的划分,地理沿革,都是一个大的区域范围,现在都划成小的区域。比方在三国时,南阳就是一个大的郡制,但现在划为河南的南阳和湖北的襄阳,那么你争有什么意义。暂时不要去争论,脚踏实地去做它,用一个大度、宽容的心态去做这些事情。只要把这个文化传播出去,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或者是传承一种文化就好了。

 

  王涛则认为,陕西主根说如果这是一家之言,有确凿证据,可以以文章或其他形式刊发出来,供大家讨论。这是一个挺好的话题。通过此类话题的讨论,可以说清许多历史事实,促进大家搞清历史,地域文化、区域文化等等。有些资料或文物,别人不清楚,通过争论,引起关注,把问题探讨清楚了,真的是很好。

 

责任编辑:马晓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