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焦点专题 > 成人礼:复古?还是创新?

孔庙对成人礼的复古意义
来源:本网 | 2011-08-25
打印 复制 点击量:7537

    成人礼,是每个人都需要经历的一场人生洗礼,用一场庄重的仪式亲手开启新的人生,提醒自己已然成人,开始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并懂得感恩。从古至今,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存在着五花八门的仪式用来迎接这个人生第一礼,所以,从广义上讲,“成人礼”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不应该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在中国,有自古流传下来的汉族成人仪式——冠(笄)之礼,根据男子和女子在社会地位上的不同,分别规定了“男二十弱冠”“女十五及笄”的礼制,并随着礼乐在华夏土地上的兴起,使得成人礼仪式越来越庄重繁复,自成一套仪礼规范,从而也大大的激励和鼓舞着成年人立下坚定而远大的志向。
 

    《礼记》四十三章“冠义”有云:“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故曰:「冠者,礼之始也。」是故古者圣王重冠。”礼仪为人之根本,成人后,必须要在形象、态度、言辞上规范自己,使之合乎社会整体的规律和期许;在自己与师长、上司、父母、朋友、兄弟姐妹等一切社会关系上做到合乎规矩合乎人情。所以《礼记》将成人的“冠礼”放在了开篇第一礼的位置上。
 

    但如此重要的成人礼仪,在近现代的中国,却渐渐模糊消失,只有近来在国学复兴趋势下,四处也随着复兴成人礼,却总还有些不伦不类,比起日韩国家仍在有滋有味继续进行的儒家传统成人礼来,总是欠缺一点庄重感。究其原因,
 

    第一、时间、地点不统一,在何时何地举行成人礼?现在社会虽公认满18周岁时为成人,但这一年的哪一天仍是个问题。古人需卜卦选择自己的吉日,但在现今早已没有这种习俗的社会,更多的人是不知不觉的成长,并没有自觉意识去庆祝成年的习惯。更何况选择相对统一的时间举行集体式的成人礼更顺应现代的社会。
 

    另外在地点上,中国古代在宗庙举行,所谓“古者重冠,重冠故行之于庙,行之于庙者,所以尊重事。尊重事而不敢擅重事,不敢擅重事,所以自卑而尊先祖也。”指出了行之于庙的意义在于那种庄重肃穆感,只有在先祖面前,你能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却肩负重任,也只有在先祖面前,才能郑重的立下自己一生的志向,矢志不渝。这便是“自卑而尊先祖”的含义。
 

    现在很多学校会组着学生举行成人礼,宣誓和感恩也颇具效用;也有电视台充满时尚感得成人礼节目,场面盛大而震撼;但这种严肃的仪式是否可以一直那么简单或者那么轻松随意?举行传统的成人礼,如今可以选择的便只有“孔庙”了,虽然目前中国孔庙由于年代久远遭受着巨大的破坏,但仍是一个庞大的建筑体系遍布全中国。身处先师孔子的庙堂,使命感油然而生,自然是一场终生难忘的仪式。诚然,孔庙是成人礼仪式的最佳场所,但如何依托于传统,又能有创新去适应时代,却仍是一个需要思考和摸索的问题。
 

    还有其他不能统一因素存在,如仪式规范,如服饰。
 

    第二、仪式不统一。形式固然不是重要的东西,但内容总要依托一种形式去表现,成人礼仪式经宋代简化后,曾一段时期方便可行又不失传统,可谓是与时俱进的方法。那么现代的我们如果不构想出一套仪礼规则,成人礼也就只不过是一个无法定义的象征词汇而已。
 

    第三、服饰不统一。其实任何一点的不统一,都是影响整体的关键因素。服饰到了现代固然代表不了什么,但在古代却严格代表了等级和礼仪,穿着什么样的服饰,心理上自然有一种暗示,规定着自己所扮演的这个角色,不能僭越一步。很多孔庙组织汉服成人礼,通常只是汉服式样的外袍,而里面就五花八门穿什么的都有了;而且仪式之前当然有古代所谓的净身、斋戒的说法,那么首先在状态上又差了那么一大截,所以所谓的汉服成人礼,总让人看起来不协调不舒服,原因就在于此。更多的人选择去看成人礼的电视节目,也不会花时间大老远跑到文庙,观看一场不伦不类的演习。说白了,当然不完全是因为服饰问题,还是因为仪式的过度简化,况且要招呼记者媒体,更有成人者家长作陪,导致整个活动庄重不起来。
 

    现在我们所说的汉服,甚至还不如满清的旗袍更普及,更容易被人们接受,这一点上似乎更应该借鉴日韩国家的做法。当然从历史上,他们一直保留着一部分传统,那就是民族服饰的应用上,只要是遇到重大场合,总少不了各色等级的传统服饰压场。在他们的思维里,传统服装是比西装和晚礼服还要庄重的表示。譬如婚礼、丧礼、成人礼,甚至于接待外宾,他们不仅十分重视场所的选定,更讲究传统服饰的样式、颜色的选取,从里到外,乃至于鞋子都是分考究,更有全家出行者还要配合与家人相统一的风格,从老人到孩子都十分和谐,这代表着一种尊重和诚恳。在日本、韩国,和服店、韩服店几乎随处可见,清一色开的古色古香,韵味十足,由此可见在整个国家的意识里,就有一种对传统的尊崇和敬爱。这种传统当然不只是外貌上的形式,主要还是一种对文化的捍卫。
 

    那么在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更应该把传统做到位,做到普及,更需要在人们心中深植一种对传统对民族的尊重和信仰。而孔庙,不是一群已死的建筑,他们不只是被保护的文物,更应该是用以恢复传统意识的道场。

 

责任编辑:歡歡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