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资讯中心 > 最新资讯

滕文生副会长在国际儒联儒学普及会上致辞
来源:国际儒学网 | 2012-08-20
打印 复制 点击量:5819

陈福今主任、薛延忠主席,各位代表、各位朋友:


  今天,国际儒学联合会同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山西省政协、山西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在汾阳市共同主办中华美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次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我代表国际儒联和叶选平会长,向与会的各位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向对组织这次座谈会作出重要贡献的山西省政协、文促会和汾阳市的负责同志及有关同志表示衷心感谢!


  国际儒学联合会,是一个由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儒学研究、传播团体组成的国际学术联合组织。研究、传播、普及和应用儒学文化,为促进当今的经济和社会进步,促进世界和平和各国共同发展服务,是国际儒联的宗旨和任务。


  叶选平会长始终要求国际儒联坚持儒学研究与儒学普及并重的方针。从国内来说,我们一手抓研究、一手抓普及,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做到相互促进。我们的不少专家学者都是一身二任,既是儒学文化研究者,又是儒学文化普及者。实践说明采取这一方针是正确的,收效是良好的。


  从2007年以来的五年中,国际儒联每年在国内都举行一次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目的是交流各地进行儒学文化普及情况和取得的成果,总结和推广各地创造的新鲜经验。事实说明,这种座谈会效果很好,它在儒学文化普及活动中实际上起到了承前启后、持续推动的作用。


  五年来,各地在儒学文化的普及工作中取得的进展,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级教育部门日益重视儒学文化的教育,儒学经典作品在中小学课程中逐步增加,这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二是一些地方借鉴古代书院的教育形式,结合当今的教育实际,在创办新型书院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从探索效果看,这种新型书院对于现行学校教育可以起到补充的作用,对于学生学习和掌握以儒学为主干的传统文化知识,了解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甚为有益;三是各地有关儒学文化的出版物频频问世,各种儒学讲座、儒学论坛纷纷举办;四是儒学文化进社区活动正在兴起,参与传播和普及儒学文化工作的志愿者日益增加;五是运用儒学文化教育企业职工和培训企业家、管理者,取得了进展;六是运用儒学文化配合改造罪犯的工作也在一些地方开展起来;七是儒学文化的普及工作正在成为各地加强历史教育、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总之,社会上已经出现学习研读中国历史文化典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新风气,而儒学文化普及工作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


  回顾几年来儒学文化的研究和普及工作情况与经验,我想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同大家一起研究。我觉得这几点需要进一步重视并加以坚持。


  第一,关于坚持研究与普及并重。任何研究与学习,目的都在于应用。普及儒学文化的过程,也就是传播和应用的过程。通过普及工作,把儒学文化知识及其思想精华传播到群众中去,让他们了解我们的先辈们是如何立身处世,如何治理家庭、社会、国家的,这对于帮助他们懂得先辈们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与经验,学会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如何正确地修身立志、治家报国,是很有好处的。儒学是一种历史文化遗产,但它的思想精华可以伴随历史的前进而一直发挥作用,而且会在新的实践中吸取养料不断丰富发展自己,因而是不会过时的。儒学的思想精华,一旦为今天的人们结合今天的社会实践所掌握和应用,是同样可以变成人们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精神动力与物质力量的,是完全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这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古为今用”。我们既要重视儒学文化的研究,更要重视儒学文化的普及,要将研究成果广泛普及到群众中去,通过普及不断促进研究水平的提高。致力于儒学文化研究是光荣的,热心于儒学文化普及也是光荣的。希望有更多的学者投身到普及工作中去,取得研究、普及双硕果。学者们最了解儒学的精髓在哪里,了解儒学思想中哪些适宜于为今所用,也了解当今群众中所缺乏而需要从历史文化中加强学习的东西。“知学者智,知人者哲。”学者们兼做儒学文化普及工作,当会事半功倍。


  第二,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一些人们中存在一种看法,认为现在提倡学习和研究儒学,普及儒学文化教育,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不太灵了?这显然是一种误解。我们是共产党领导和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它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是占主导地位的。这个根本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马克思主义的这种地位是别的思想取代不了的,所以不会发生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灵不灵的问题。不能把提倡研究、传播、普及、应用儒学文化,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分割开来和对立起来,而应该把它们统一起来。我们党在长期的奋斗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所谓“中国实际”,包括现实实际也包括历史实际,当然也就包括以儒学文化为主干的中国历史文化实际在内。我们的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同志,是始终注意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同中国历史文化实际相结合,不断运用中国历史文化的思想精华来解决革命和建设中的思想文化建设问题及其他问题的。毛泽东等同志的著作和讲话中,对儒学典籍的引述和儒学思想精华的运用,就不乏其例。“文化大革命”中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批判与否定,那是特殊时期不正常的产物,不能代表我们党对儒学文化和其他历史文化的整个态度。我们现在提倡学习、研究和普及、应用儒学文化,就吸取了“文革”中这种错误的教训。加强对儒学文化的研究和普及工作,是我们社会主义文化工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组成部分,它同其他文化工作一样,都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毫无疑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标签去贴,去剪裁学术文化工作,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各种思想文化研究和传播应用中的问题,指导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工作,使之适合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这一点应该说是很明确的。


  第三,关于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毛泽东同志提出并一直倡导的,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待历史文化所采取的正确方针。这一方针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论语》中所讲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包含着这个意思。在儒家思想、儒学文化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后代儒学学者对前代儒学学者的著作和思想,并不是统统照搬、全盘继承的,而是有分析有批判,有损益有变革,有丰富有发展的。从先秦的孔孟思想,到两汉经学,到宋明理学和心学,到清代朴学,都可以看到这些变化的历史脉络。儒家思想、儒学文化,产生和发展于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作为封建社会的一种思想文化和观念形态的东西,必然会打下那个时代的政治、社会烙印,其中必有合乎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思想精华,也必有封建意识形态中落后腐朽的思想糟粕。因此,我们在研究和普及儒学文化中,就应采取批判继承的科学态度,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不加分析地全盘拿来。比如说,对于儒家思想中那些主张盲目地绝对服从的愚忠、愚孝的东西,那些反对社会平等、主张等级森严的东西,那些宣传迷信和神秘主义的东西,那些鄙视体力劳动和劳动者的东西,都早已陈腐过时,就应该加以摒弃,而不能照讲照学。总之,只有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保持儒学文化的研究和普及工作健康发展,真正科学地做到“古为今用”。

 

  第四,关于研究和普及儒学文化要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我们这次座谈会的题目,叫做“中华美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次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就是把儒学研究和普及工作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的一次具体尝试。研究和普及儒学文化知识及其思想精华,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工作的一部分,无疑要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进行,应该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之内,而不能游离于精神文明建设之外。事实上,现在许多地方和部门已经或正在这样做,这是令人鼓舞的。社会主义文化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加强对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年人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在儒学文化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教育资源十分丰富。例如,《左传》中说的“临患不忘国”、“先国后己”、“苟利社稷,生死以之”;贾谊《新书》中说的“国丑忘家,公丑忘私”;司马迁《报任安书》中说的“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赴公家之难”;曹植《杂诗》中说的“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崔颢诗中说的“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朋党论》中说的“君子事国,同心而共济”;司马光《谏院题名记》中说的“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陆游诗中说的“位卑不敢忘忧国”;张居正说的“以身许国,鞠躬尽瘁”;顾炎武《日知录》中说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诗中说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如此等等。这些论语中所说的“天下”、“社稷”、“公”、“公家”,既是指国家,也是指社会公众、社会集体。在儒学文化中,爱国、爱家、重集体是相互兼容和统一的。历史上的儒学先贤们,他们倡导的爱国、爱家、重集体的思想,应该说是儒学文化和中国历史文化的一大思想精华,也是任何外国不可比拟的一大民族文化优势。我们要通过儒学文化的传播和普及,把这些思想资源创造性地应用于对干部、群众和青年人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之中。我们的先人历来是讲集体主义,推崇和信赖集体的智慧、力量和作用的,所谓“集众思,广忠益”、“民齐者强”、“众志可以成城”等等。今天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要在人们中倡导树立和坚守集体主义思想。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事业,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因此,集体主义必然成为社会主义的一个核心价值。讲集体主义、集体力量,不是不重视更不是要否认个人的重要作用,而是强调个人是生活在社会集体里,离开了集体的支持和帮助,离开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个人本事再大也是有限的,很可能一事无成。要通过加强儒学文化的研究和普及,充分发掘和运用一切进步的有价值的思想资源,来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我今天的发言,讲的都是个人的一孔之见。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上面讲的四个问题,前两个问题,前年在国际儒联举行的第三次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上曾经讲过,今天算是重申一下。


  最后预祝座谈会成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刘永锋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