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资讯中心 > 最新资讯

“季羡林先生精神遗产传承座谈会”在济南召开
来源:中国孔子网 | 2013-07-11
打印 复制 点击量:4502

座谈会现场

 

 与会专家、学者在座谈会上

 

    2013年7月9日,季羡林先生逝世四周年之际,在济南召开了“季羡林先生精神遗产传承座谈会”,座谈会由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季羡林研究所承办。来自全省各地的专家学者以及媒体记者50多人出席了会议。

 

    座谈会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牛廷涛主持,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张树骅致辞,山东大学教授、季羡林生前学术助手蔡德贵作会议主题发言,临清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季羡林纪念馆馆长杨宁介绍了季羡林纪念馆建设情况,臧乐源、何中华、杜泽逊、张柯、袁明英、王佃利等就季羡林先生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王大千作总结发言。  
        
     季羡林先生是一座丰碑,是一座宝藏,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季羡林文如其人,已经达到“文章极处无奇巧,人品极处只本然”的境界。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季羡林先生集中了朴实的美德并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爱国敬业、博学笃行的风范。


     季羡林先生生前关注“大国学”的创建,主张“大国学”是一种大一统式的“文化调和”,国内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又共同构成中国文化这一文化共同体。这种思想对巩固中国的民族大团结是有战略意义的。他强调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同等重要,主张学科之间要相互交融。他倡导侠士精神,提倡讲真话,讲实话。他重视支持民办教育和各种书院建设,他的教育理念对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今天很有借鉴意义。
    
    山东大学教授臧乐源和山东大学教授、季羡林生前学术助手蔡德贵(右)在座谈会上发言。

 

   与会学者认为,季羡林先生有非常多的精神遗产值得传承和学习,这种精神遗产比起他留给后人的物质遗产,要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学习季羡林先生持之以恒的治学态度,学习他谦诚待人、行事正直的君子风范,学习他高尚的爱国情怀,学习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高尚品德。季羡林先生的一生是报效祖国、心系民众、献身学问的一生,是尊重科学、求真务实的一生,是不计名利、甘于奉献、积极进取的一生。他一生所表现出的崇高品格和精神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责任编辑:刘永锋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