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所有孔庙 > 曲阜孔庙 > 馆藏文物

孔子六十九代孙孔继涑与玉虹楼法帖
来源:彭庆涛书法网 | 2011-04-21
打印 复制 点击量:8295

玉虹楼法帖石刻  

    法帖,通常是指摹刻在石版或木版上的法书及其拓本。金石刻辞,由来已久,东汉末已有《石经》,召天下学子纷纷前来观摩。法书摹刻,于唐代始开其风,唐初贞观间以欧阳询摹王羲之《兰亭序》刻石置禁中,又将王羲之《右军书札》一卷摹勒上石为《十七帖》。一般认为,“帖学”以《淳化阁帖》为起端,因其每卷卷首刻有 “法轉赬”字样。后人把石版或木版上摹刻的前人书迹,通称为法帖。法帖分丛帖和单贴,丛帖分为两大基本类别,一是汇集历史名家的书法字迹摹刻而成,二是集中某一位著名书家的字迹摹刻而成,明清时期流传的丛帖多为二者兼顾。

    历史上的丛帖以《淳化阁帖》最为著名,是中国最早编选镌刻的一部大型丛帖。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以内府收藏历代墨迹,命王著摹勒刻成,全帖共十卷,收集历代帝王、名臣及著名文人的书迹,对中国古代书法的传播以及对后代的影响极大。

 

    其次著名的就是《三希堂法帖》,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爱好字画文物,于是尽收天下珍秘,将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收入宫廷,这三件王氏一门所书的信札墨迹,被乾隆视为稀世珍品,称为 “三希帖”。 乾隆皇帝将三希帖以及他收集的其他历史墨迹一并镌刻于石上,再用纸墨毡拓下来,装裱成三十二册,统称为《三希堂法帖》。《淳化阁帖》和《三希堂法帖》均为宫廷丛帖,作为民间集成的大型丛帖来讲,《玉虹楼法帖》则谓之最者,当为名副其实。

   《玉虹楼法帖》的作者

   《玉虹楼法帖》,是孔子六十九代孙孔继涑摹刻的书法丛帖。玉虹楼是孔继涑的书斋号,故名《玉虹楼法帖》。

    孔继涑,字信夫,一字体实,号谷园,别号葭谷居士,第五十八代衍圣公孔传铎的第五子。生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卒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终年66岁。孔继涑天资聪慧,敏而好学,才华超群,15岁考中秀才,17岁时岁试第一,成为廪生,19岁又成贡生。孔继涑10岁时其父衍圣公孔传铎辞世,由其侄子孔广棨世袭,不料孔广棨承袭八年即去世,由9岁的侄孙孔昭焕袭封,孔继涑与其胞兄孔继汾主持孔府府务及孔庙祭祀。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来曲阜拜祭孔庙,礼毕,听孔子后裔讲经,孔继涑与孔继汾分别讲解《周易》和《大学》,得乾隆赏识,孔继汾被授为内阁中书舍人,孔继涑褒奖而未获封。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44岁的孔继涑考中举人,科考进士时连续两次考试不中,后纳赀为候补内阁中书舍人,但一直未能出士。科场官场失意,使得孔继涑心灰意冷。于是,孔继涑退居十二府,专心研究书法艺术,以张照为师,广临众帖,推欧虞米黄。孔继涑与张照为翁婿关系,原定张照之女为孔继涑之妻,但未婚而张照女儿先逝,不过孔继涑与张照一直保持着翁婿关系,同时随张照学习书法。孔继涑与杭州的大书法家梁同书一直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其关系有两个方面,一是书法同道并且互相钦佩,二是孔继涑之兄孔继汾的长女嫁于梁同书之弟梁敦书的次子而形成姻亲关系。故而,孔继涑与梁同书关系甚密,且二人书法名气甚大,时有“南梁北孔”之称。

    孔继涑死后,由大文豪姚鼐作墓志铭说:“君与检讨(指孔继涑之侄、翰林院检讨孔广森)之生世第一家也,又以文学才艺名著天下,余一旦遇之,二三十年间,见其死亡至尽。虽其文才风流不可磨灭,而志意抑郁乃更有甚于常人者,其可悲为何如也。”梁同书书有《谷园孔君家传》碑刻。

    孔继涑一生坎坷多难,但凭其坚强的毅力和不懈的追求,成就了他不可磨灭的艺术贡献和历史光环,留有著作《谷园论书》一卷、《玉虹楼诗词》四卷。在其一生不得志及其落难的逆境中,他用毕生的精力,完成了《玉虹楼法帖》收集摹刻的浩大工程,站在了中国民间法帖收藏创作的巅峰。
 
   《玉虹楼法帖》的结构及内容

   《玉虹楼法帖》石刻原陈列于十二府玉虹楼,现存于孔庙东西庑北首。现存刻石569块,其中有反、正两面刻帖或1石2帖,共计572帖。曲阜孔府文物档案馆保存有两套装帧拓片,共显示582帖。装帧为101卷,又称“百一帖”。

    《玉虹楼法帖》主要内容列表如下:
 

 

   《玉虹楼法帖》的价值地位


   《玉虹楼法帖》收录历史名家全,法帖孤本居多,保存资料丰富,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第一,《玉虹楼法帖》作为丛帖来讲,具有其独特性,它不属于任何丛帖的翻版,而是以孔继涑、张照临摹或自书为主体,兼收历史书法名人真迹摹刻而成,自成体系,绝大多数为独作刻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不可多得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影响。因此,有学者将《玉虹楼法帖》与《淳化阁帖》、《三希堂法帖》并称为中国三大丛帖。

    第二,《玉虹楼法帖》历经改朝换代、多次战乱,尽管个别出现残缺或遗失,但基本保存了它原石刻的完整。到目前已知保存完整的法帖原始石(木)刻中,玉虹楼法帖刻石应该是最全面且数量最多的原始刻帖。

    第三,《玉虹楼法帖》在中国法帖收藏、摹刻史上,创造了民间收藏、摹刻法帖的奇迹。一般民间收藏多为法帖拓本、散存原版居多,而《玉虹楼法帖》580余帖原石摹刻,均为孔继涑个人为之,其数量之多,涵盖名家之众,当为中国书法及法帖史上的伟大创举。

    第四,鉴于民间收藏与宫廷收藏具有其不同的来源,和不同的选择方式,宫廷收藏的法帖其资料基本属于公开于世的广泛资料,其知名度较高;作为民间收藏的玉虹楼法帖,保存有大量人所不知的资料资源,从这个角度上讲,通过民间法帖进行资料研究、历史研究的空间更大一些。这也是《玉虹楼法帖》独特性的另一个方面。
   
 

 

责任编辑:ZK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