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孔庙管理

天津文庙
来源:本网 | 2011-04-22
打印 复制 点击量:48766

 

    天津文庙位于天津南开区东门内大街路北,是全国唯一的府县合一的古建筑群。天津文庙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据《天津卫志》载:“文庙,在东门内。明正统元年,天津左卫指挥使朱胜,照陵西按察司佥事林时,建言事例,奏淮开设。本官遂将住居一所,施为学官,首建堂斋公廨,十二年大成殿成。”也就是说天津文庙创立之始就与学宫(卫学)合为一地。

 

    天津于明代1404年设卫建城,后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三卫戍守军士达16800人,加上家属和随军移居人口,数量相当可观。当时天津居户的主体就是军人户籍人口,而学校教育尚为空白,因而军人子女教育已成突出的社会问题。为解决此问题,1436年,天津左卫指挥佥事朱胜献出私宅,建成天津“卫学”,“卫学”是儒学的一种,又称文学,是津门首座官办学校。

       

    后明景泰、天顺、弘治年又先后增建了棂星门、两庑和专事教学的明伦堂。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在天津卫城西南角楼创办“武学”,以学习弓箭、美术等武艺为主,武生如能做 文章,经考试合格也可进“文学”。清雍正三年改天津卫为天津州,雍正九年升州为府,另置天津县。因此,卫学改为州学,后又升为府学,天津文庙也随之升为府庙。 由于府、县官员不能同地祀孔子,故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府庙西侧另建县庙,又在县庙西修建县学,形成天津文庙府县并列的格局。

   

    天津文庙于明、清两代多次修缮、增建,其中规模较大的修建便是明天顺、万历年间和清康熙、乾隆年间等几次修建,逐渐形成现在的规模,其平面布局,承袭了我国传统的四合宫殿体系,由南至北分别由万仞宫墙(照 壁)、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和东、西两侧配殿等组成。府庙与县庙布局结构大致相同,不同的只是府庙建筑体量大,覆盖黄琉璃瓦,规格等级最高;县庙建筑体量小,覆盖青砖、青瓦。

   

    1927年,教育家严范孙等在文庙成立了“崇化学会”,聘请著名学者王襄、郑菊如等在此讲学,培养出许多文史方面的学者,后改为崇化中学。1949年改为东门内一中,后被少儿图书馆、新华书店古籍部等单位借用。1985年进行复原修缮,原驻内单位迁出。

   

    1954年,天津市政府公布文庙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又拨巨款多次进行复原保养维修。1985年市政府拨款90万元修茸并重建县庙影壁、泮池和棂星门。建博物馆,开辟祭孔复原陈列展览。1987年成立了文庙博物馆并与同年10月对外开放。

 

责任编辑:歡歡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