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祭祀礼乐标签 > 祭孔大典

数千名岭南孔氏宗亲聚集广东德庆孔庙纪念孔子
来源:中新网 羊城晚报 南方都市报 | 2016-09-29
打印 复制 点击量:6934

   928日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2567周年纪念日,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孔庙按照传统习俗举办秋季纪念孔子活动,吸引数千名岭南孔氏宗亲、社会各界代表和省内外游客前来参与。

 

 

德庆孔庙是中国南方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孔庙。当日,伴随着庄严肃穆的音乐颂歌,纪念孔子队伍在典礼官的带领下,跨入徐徐开启的棂星门,穿过圆拱泮桥来到孔庙大成殿前,向孔子像供上圣香、贡品、花篮,礼膜朝拜。司仪代表恭读祝文,众学子吟诵国学经典,在悠扬的古乐中,身着古装的舞者头顶发髻,峨冠博带,手持羽扇,跳起乐舞,人们以传统方式敬献孔子。

 

 

德庆孔庙首次推出“冠笄礼”

 

  当日的纪念孔子活动中,德庆孔庙首次推出“冠笄礼”,十名青少年在孔庙大成殿列队,以传统冠笄礼的方式举行成人礼,向孔子像行揖礼。“冠笄礼”是中国传统的成人礼,男子满20岁、女子满15岁,家族将为其举办一场“成人仪式”,男称“冠礼”,女称“笄礼”。行礼时“冠者”和“笄者”梳理头发后分别戴上冠帽及发笄,同时换上华丽的盛装,象征着自己由孩童成长为一位应肩负责任的成年公民。

 

 

 

  据了解,德庆孔庙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重建于元大德元年(公元1297),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庆孔庙庄严肃穆的大成殿,是德庆孔庙内最重要的建筑,是岭南唯一现存的宋元两代木结构古建筑,历经七百多年,大成殿仍巍然矗立。大成殿殿高19.4米,面阔17.36米,进深17.53米,是典型的宋元风格建筑。大成殿因其三个“独创”所闻名:四柱不顶、减柱四根、斗拱出跳长为现存唐宋古建之冠,被当代建筑学家称为“国之瑰宝”。

 

数年来,德庆孔庙均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和928日分别举行春季和秋季纪念孔子活动,继承与弘扬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德庆的纪念孔子活动也已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链接:

岭南孔子后人:曾以盐业至巨富,一度藏书三十万

 

晚清重臣、藏书大家张之洞曾说,“刻书必须不惜重费,延聘通人,甄择秘籍,详校精雕”,可见刻书是一件颇费财资与人力的事。刻书如是,藏书亦如是,而随着其书的流传,不仅为后世保存了大量的古籍精本,使部分名迹的真伪得以考定,同时藏书之人也随之名垂青史。

 

然而,与康有为的“万木草堂”、伍崇曜的“粤雅堂”、潘仕成的“海山仙馆”并称“粤省四大家”的孔继勋、孔广陶父子的“岳雪楼”,却早已人书俱殁,甚至连供人凭吊的故址也不复残存。世代藏书的旧事竟如分水之痕,了若无迹。

 

南海罗格孔氏是孔子之后岭南派的一支,唐朝时第三十八代孙孔戣曾任岭南节度使,四十一代孙孔昌弼始南迁广东,至五十三代孙孔阜林才从番禺小龙迁居南海罗格。孔继勋的祖父毓泰以经营盐业起家,历数代而积为巨富,到孔继勋之子孔广陶时达至鼎盛。

 

 

孔继勋的父亲孔传颜是一位秀才,在仕途上无甚成就,但他性雅好古,稍有闲暇便手不离书,凡有故书雅记必致力搜求,并让子孙服习其中。他还在羊城濠畔建有“濠上观鱼轩”,藏书四万多卷。在他影响下,孔继勋从小便养成嗜古的习性,工书能文,尤精小楷。他赠给翰林院侍读许乃普的小楷扇面,道光皇帝在南书房见后大加赞赏。

 

孔继勋一生的主要事迹,除了鸦片战争时助邓廷桢、林则徐等几任两广总督勷办军务,以及捐资9000两银组织团练、督塞河道、制造排船抵抗外敌之外,最为后世广闻的便是岳雪楼的字画与藏书。孔继勋对古人的法书名画独具慧眼妙识,在一次踏雪游南岳之后,归来便兴建“岳雪楼”,不惜重金将自己所见的精品都收购其中。搜罗之富,一时称最。

 

岳雪楼不仅是其藏书之所,而且也是雅集文化名流之地。据说孔继勋除了在此宴请名流酬唱之外,还收养了一些歌女及瞽僮,使之成为曲馆。广东南音一代宗师钟德,便出自岳雪楼;孔继勋编写的《今梦曲》,唯一的一本南音曲集,也诞生于此。但据族人孔繁文先生推断,孔继勋盐业曾一度亏损,张维屏、潘仕成等人的日记都保留了他当时借款的记录,收养歌女要到孔广陶处于顶峰时才能有此经济能力;而颇具文献价值的《今梦曲》,已不知散佚何处,至今遍寻不着。

 

孔继勋之子孔广镛、孔广陶更是继承父祖的收藏传统,远索重购,锐意收藏,南海吴荣光的“筠清馆”、番禺潘正炜的“听颿楼”的珍品多被收为己有,“岳雪楼”的书画一时甲于粤地。从“天下第一名画”唐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到宋拓汉《礼器碑》、宋拓唐《九成宫醴泉铭》、《怀仁圣教序》等稀有的金石拓本,莫不充盈其中,藏书以藏清代殿本、名人校钞本为特色,如殿本《古今图书集成》为藏书家绝无仅有。孔氏兄弟著录汇编的《岳雪楼书画录》与集刻的《岳雪楼鉴真法帖》等书,都是研究广东书画收藏与刻帖极重要的文献。

 

 

但随着盐法改制为官办,孔氏家业亦迅速败落,岳雪楼的精本渐次散出。孔广陶的次子孔昭鋆在藏书未流失之初,曾取宋元精本藏于他在太平沙所建的“烟浒楼”。然而,他虽打破了中国私人藏书“藏家无三代”的规律,却扭转不了整个家族业归空幻的大势。孔昭鋆最终郁郁而逝,原是书香觞咏之地的“烟浒楼”也变为民国年间著名的南园酒家。

 

岳雪楼的33万卷藏书,一时间竟恍如清晨融融阳光下的霜露,消逝无存;而孔广陶与孔昭鋆的墓地,至今仍湮没不闻。孔继勋的墓冢也直至去年才惊现白云山,但由于文化遗产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加之抗战与“文革”的破坏、文物的被盗,墓后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皇帝所赐的十三道诰命、碑文已全遭毁坏。孔氏世代藏书的旧梦,如今似乎只承载着那个时代特有的诗意。 

 

从孔子开始计算,罗格孔家到现在已经是第七十六代,一些在历史上有重要意义或者对孔氏家族有重要影响的孔氏族人作以下简介。

 

近千年前,孔子五十三代后人在罗格定居开村,开枝散叶,成为孔子后人岭南派中的一支;如今,位于南庄镇的罗格孔家村内,仍保留着5000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孔氏后人们依然拥有“字”和“号”。11月,孔家村成为佛山30个纳入活化计划的特色古村落之一,孔氏后人希望能恢复已经不再举办的传统习俗春秋祭礼和开笔礼。

 

 

 

孔继勋(17921842),清道光进士,孔子69代孙,岭南大盐商。曾在翰林院庶常馆教习,与曾国藩有师生之谊。与探花罗文俊同拜师于香山名儒黄培芳门下,青年时即有诗名,与番禺张维屏等号称“云泉七子”。鸦片战争前夕,广东战事紧张,督臣邓廷桢、林则徐与抚臣祁贡等力留其在广州总局勷办军务。其间捐资9000两银组织团练、督塞河道、制造排船抵抗侵略者,后积劳病故。曾在广州城南太平沙建有岳雪楼,藏书4万多卷。

 

孔广镛(1816年生),清道光举人,孔继勋长子。1841年鸦片战争防英出力,赏副贡生,加内阁侍读衔内阁中书选用,后官至从一品荣禄大夫布政使衔即用道员。1884年捐巨资建广州广雅书院。与其弟孔广陶编《岳雪楼书画录》,入录《续修四库全书》。

 

孔广陶(18321890),孔继勋三子。广东近代著名藏书家与刻书家,官至刑部福建司郎中。他在岳雪楼的藏书处号称“三十三万卷书堂”,与寓城北狮子楼桥聚龙里的广东道员方柳桥并称“城南孔、城北方”。藏书之外,还喜刻名籍,以《岳雪楼鉴真法帖》和《北堂书抄》最为闻名。

 

孔昭晟(1880年生),孔广陶幼子,民国国会议员。1907年加入同盟会,1917年出任众议院议员,为南海籍唯一议员。曾成立拥护孙中山的“新新俱乐部”,在国会上的提案颇有建树。1923年曹锟贿选,他不为所动,愤然离京返粤。解放后仍居广州,为广东文史撰写文史。

 

孔昭度(18831952),著名文学家,民国陆军中将。历任广东第一师参谋长、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校长、潮梅讨袁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多职。曾参与辛亥革命与北伐战争,创办了黄埔军校前身——广东陆军速成学校,领导了潮梅汕首义并取得胜利。抗战时力拒汪精卫的邀任。其子孔宪立、孔宪强任职于空、海两军。有“满门海陆空军将,举世诗书礼乐家”之称。  

 

  家族逸闻  

 

鸳鸯救人孔继勋与当时的探花罗文俊一起读书于香山名儒黄培芳门下,两人同在一间屋内学习。有一天,有人遗下一对鸳鸯在他们读书的濠上观鱼轩的屋外,到了半夜突然风雨大作,只听见鸳鸯不停地拍打房门。两个人刚刚出门想看个究竟,房屋就轰然倒塌。出来后发现那对鸳鸯也不见了,他们感谢上苍送来鸳鸯的救命之恩,从此更加严格地督促自己认真读书。

 

老虎败家关于曾经名噪一时的孔家盐商为什么会衰败,孔氏族人间流传着这样一个典故:清宣统年间,位于南海罗格孔家村来了一只老虎,跑入了孔太史第后花园。当时的工人们孤陋寡闻,误以为老虎是梅花鹿,想捕捉回来,一工人不想被咬伤。于是,一起捕猎的人用枪把老虎打死了。自从老虎死后,孔家的盐业生意也每况愈下,最后竟然沦落到变卖书画来营生。因此,大家都认为,死去的老虎把噩运带到孔家,使得家道中落。 

 

保留五千平方清代古建筑

 

据了解,历史上开村至今,仍完整保留着老村,叫文宗村。另外还有一部分是现在新建的叫孔家新村,不过古村落孔家村通常指的是老村文宗村。文宗村依水而建,河涌交错,水中留着残荷,水边铺着石板,古建筑群连成片,一条条小巷取名“泗水流芳”、“文宗里”等,老人们坐在宗祠前的树荫下休憩闲谈,时光仿佛停留在了明清时期。

 

孔子第七十四代后人、广东孔子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孔繁文介绍,罗格孔氏自宋绍兴(11311161)年间开村,至今文宗村内尚有连片的古建筑群共约5000平方米,大多始建于清朝,包括祠堂、书舍、民居和园林等建筑,仍保留着原有肌理,且大多拥有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

 

 

罗格孔家村曾经的标志是岳雪楼,为道光五年孔继勋建,两广总督邓廷桢题额,侍郎徐士棻碑记,有“三十三万卷书堂”之称,与康有为的“万木草堂”、伍崇曜的“粤雅堂”、潘仕成的“海山仙馆”并称为清末“广东四大藏书楼”。光绪三十四年后,孔氏衰败,藏书渐次散出,民国后,所剩书籍尽归康有为“万木草堂”,这座建筑也被拆毁。20131月,经筹资,一座两层建筑岳雪楼图书馆落成,收藏了万余册书籍。

 

多达70人任一品至九品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佛山市五区共有二十多个“孔家村”,有1.6万居住佛山的孔子后裔进入家谱,其中罗格文宗村共有1231人被纳入孔氏家谱。孔繁文说,罗格孔氏开村时,村民以渔耕为主业,多有读书出仕之士,亦有以商业致富,其中以盐商为著。

 

据了解,罗格孔氏历史上任一品至九品官职的多达70人,光计近代科举就有翰林一人,进士一人,举人八人,副贡生三人,七品以上文官有四十多人,将军有三。孔繁文介绍说,罗格孔氏家族曾有一个奖励机制,考上举人或进士的,可获得一笔与现在10万元相当的“奖学金”。

 

村里的孔氏后人仍拥有古代文人才有、现代社会不太使用的“字”和“号”,记录在厚厚的《孔子世家谱》,比如孔繁文,名繁文,字厚锦。孔繁文表示,孔家村以往有春、秋祭孔礼、开笔礼等习俗,现在已经没有举办了。如果可以,希望能够恢复这些习俗。

 

 

责任编辑:马晓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