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文化活动 > 传奇 历史

龙年说龙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12-01-28
打印 复制 点击量:6323

舞龙 耍狮

 

    玉兔欢腾归月殿,金龙劲舞返神州。此时此刻,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众所周知,龙聚天地之灵,集造化之精;成型远古,栖身水中。旋则现身原野,驰骋纵横;威震百兽,傲视群雄。继而腾云驾雾,遨游太空;时蔽日月,唤雨呼风。无所不在,无所不能;苍生膜拜,万类尊崇。

 

  十二生肖中,龙是唯一不见于凡间之物,其身有“九似”,即“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就其身材形体而论,必脱胎且升华于蛇也,殷商甲骨文中,“龙”字便基于“蛇”字而成。直至当今,民间对生肖为龙者,也常表述为属大龙,为蛇则称属小龙。故其形成过程及缘由复杂而深奥,现拟就宗教、政治、文化三个层面分述之。

 

  龙乃宗教偶像

 

  龙乃图腾组合。图腾(Totem)出自美洲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后经英国商人推介,渐为世人所认知,派生出“图腾崇拜”,成为学界通用术语。先贤严复最先将其译为“图腾”,并引入国内,其有云:“图腾者,蛮夷之徽帜,用以自别其众于余众也。”以龙为图腾可追溯到中国古史传说的伏羲太昊氏时代,而龙自出现之日起,便是数种动物之融汇,保留着各部族强强撞击、相互妥协之痕迹,所以,“龙图腾”属于图腾之组合与升华。后历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对龙的原始宗教崇拜,绵延数千载而不衰。秦始皇一统华夏,得“祖龙”之谓。传统时代殿军之清帝国,选用黄龙旗为国旗,可谓传承有序,一以贯之。

 

  龙为四灵之一。儒家经典《礼记·礼运》有云:“麟、凤、龟、龙,谓之四灵。”麟为百兽之长,凤为百禽之长,龟为百介之长,龙为百鳞之长。四灵另有一说,即苍龙、白虎、朱雀与玄武。玄武为龟蛇同体、交汇组合之神物。四灵可用于表明方位,《礼记·曲礼》曰:“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四灵又分别代表四方的二十八星宿,龙是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这七宿的形状又极似龙形。四灵又依次主理春夏秋冬,兼配五行,构成了一个繁杂而丰富的民间信仰体系。

 

  龙女侍奉观音。观音菩萨身后,恭立着二位仙童。男称善财,女名龙女。龙女为东海龙王千金,一年,小龙女被凡间元宵节满街花灯所吸引,便化身为渔家少女来到临海小镇,不小心被一杯凉茶所浇。龙幻化成人形,遇水则会变为水族,为免惊吓民众,甚至带来水灾,龙女立刻向大海奔去,只可惜刚跑到岸边,便支持不住,变成五尺之鱼,横卧沙滩,渔民得之,叫卖于市。观音菩萨将这一切看得一清二楚,便遣善财童子相救,将龙女送回龙宫。老龙王得知后,恐招来惩罚,于是将龙女逐出水晶宫。观音菩萨遂将龙女接上普陀山,收之为徒,后老龙王回心转意,想接她回去,龙女不肯,而情愿与观音长伴。民间信仰与佛教的完美对接与相互融汇,于此可见一斑。

 

  龙属权威象征

 

  龙原本是我中华先民崇拜对象,但随着专制程度的不断加深,君权之日益膨胀,帝王之家凭借政治优势,绞尽脑汁,试图将龙据为己有。《吕氏春秋》中,便有将晋文公“喻之为龙”的记载。其后方有将秦始皇称为“祖龙”之说。秦汉以后,龙已定型为帝王化身,皇室专利。皇帝为“真龙天子”,出生曰“真龙天降”,驾崩称“龙御上宾”;所居者龙庭,卧者龙床,座者龙椅,穿者龙袍。

 

  龙可代表英雄。龙之形象几乎活跃于各个层面和领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感召力,是理想中英雄之典型。《三国演义·青梅煮酒论英雄》中曹操之语十分经典:“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千古名相诸葛亮未出山时,便有“卧龙”之号。蜀汉五虎将之一常山赵云,取字子龙。另据《晋书·羊祜传》,三国时,吴王孙皓天纪年间,有童谣谓:“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虎,但畏水中龙。”“水中龙”是指名将王濬,小名阿龙。

 

  龙是正义化身,炎黄子孙赋予龙诸多美好善良之心性。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传说小白龙曾因行雨救民而得罪玉帝,为怀念小白龙的恩德,民间将二月二定为春龙节,焚香祷告,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传统的春节,也于此日正式结束。

 

  龙为文化本源

 

  龙为文化本源。《易》乃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而《易》之源,则可追溯至龙书。《易》中,主卦为乾、坤二卦。乾卦之中,《易·乾·爻辞》则按六爻之顺序揭示了事物包括人生成长的普遍规律,以龙成长于水中为喻,提炼、总结出成长为遨游天地之成功者的六个人生阶段。如初九:潜龙,勿用。指人生初期,象征人生的学习阶段。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指龙之羽翼初丰,象征人生的实习阶段。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指阅历经验均已具备,象征人生的创业阶段。九四:或跃在渊,无咎。指人生已达到德才兼备,象征人生的成功阶段。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指龙腾出江河,飞离陆地,象征人生追求与成就已到极致。上九:亢龙有悔,揭示出物极必反,盛极而衰的铁律。《易·坤·爻辞》,则是对处于从属地位者成长阶段之归纳、提炼与诠释。其最后阶段之上六,则有“战龙于野,其血玄黄”之句,意为阴盛之极,从属者转变为主导者,难度很大,代价亦大,要有充分的心理与应变准备。

 

  龙生九子,个个不同。据明人李东阳《怀麓堂集》载,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囚牛,平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兽是也;睚眦,平生好杀,今刀柄上龙吞口是也;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也;蒲牢,平生好鸣,今钟上兽钮是也;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狮子是也;赑屃,平生好负重,今碑座兽是也;狴犴,平生好讼,今狱门上狮子头是也;负屃,平生好文,今碑两旁文龙是也;鸱吻,平生好吞,今殿脊兽头是也。不过民间传说中之龙子远不止上述九位,九乃虚指,以示数量之多;又是阳极之贵数,以示地位尊崇。折射出我中华先人对子孙众多的期盼、对变异性的破解以及对后天习得的肯定的文化理念。

 

  文学作品中,龙之踪迹俯拾即是,不胜枚举。《红楼梦》中,有“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之句,形容四大家族中王家之富贵;《西游记》中,孙悟空将东海龙王定海神针化为兵器,对齐天大圣之声威有大助焉;《水浒传》所刻画之英雄豪杰,以龙为绰号者计九纹龙史进,入云龙公孙胜,混江龙李俊等,表现梁山好汉藐视权贵,替天行道之凛凛正气。书法领域,唐韩偓曾赞怀素之草书曰:“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绘画领域,有“画龙点睛”之典。戏曲领域,有《锁五龙》、《游龙戏凤》、《龙虎斗》等。

 

  民间层面,龙的影响更是横亘海天,以龙为姓分布甚广,以龙为名者车载斗量;龙王庙遍布神州,地名中有龙门、卧龙岗等;动物中有地龙、变色龙等;植物中之龙眼、龙胆等。另,乡间庙会舞龙灯,江南水乡赛龙舟,皆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中国龙文化魅力之巨,可见一斑。

 

  然而产生于传统时代的龙文化,多有与现代社会的进步理念格格不入之处,需要我们不断充实、升华与完善。但龙所代表的感召力、想象力、繁衍力、创造力无疑是民族精神之结晶、民族灵魂之所系、民族自豪之源泉,具有永恒价值,值得我们世世代代珍惜与传承!

 

  龙年说龙,遐思无穷;春回大地,苍龙腾空。祝愿伟大祖国、亿万同胞于壬辰龙年龙凤呈祥,虎啸龙吟;刚健神武,气势凌云;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责任编辑:刘永锋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