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日报曾介绍过出土于合肥孔庙旧址的元代珍贵文物银匜和银果盒。其实,当时出土的文物远不止这两件,还有众多元代金银器文物。据介绍,当年发掘出这处文物时,就像发现了一个“宝藏”一般。
这个“宝藏”中究竟出土了多少件文物呢?据统计,当时共发掘出金银器11种、102件,其中包括金碟、金杯、银碟、银杯、银果盒、银壶、银匜、银碗、银筷、银勺、铜盘等。
那么,这么多的珍贵文物又是如何出土的呢?1955年10月10日,这些文物出土于合肥市小南门内原孔庙大成殿西边。当时,这里是安徽省城市建设局建筑工程公司的一处工地。文物发现之前,建筑工人们正在这里挖墙基底槽,意外挖出了文物。发现文物后,该公司立即联系安徽省博物馆,博物馆也立即派出人员前往现场进行勘察了解。
据介绍,这批金银器埋藏的地点在原孔庙大成殿西边,当时这里有一小块空地,空地上有一棵很大的柳树。当施工的工人们将大树拔除后,在树根底部发现了一个用铜盘覆盖着的大陶瓮。瓮在施工过程中已被挖破。
金银器物全部装在陶瓮里面。器物安放的位置也很讲究:银果盒的盖部和底部相叠,放在瓮内的最下层;中间是颠倒相错的九个银壶,银壶之间的空隙处则用金碟、金杯、银碟、银杯、银匜、银碗、银勺等体积较小的器物紧密填塞;最后是以银果盒的隔层内装着55双银筷子放在最上层。瓮口则用一个很大的铜盘紧密地覆盖着,铜盘底部则紧紧地与大树根的底部相贴合。
根据对出土文物的观察,研究人员们发现,这些金银器完全是用手工制成,每件器物上均可隐约看出用锤子等工具捶打留下的斑斑点点的细小痕迹。这些文物大部分保存完好,金器出土时,黄色光泽灿烂夺目;银器出土时,每件器物的表内都布满了黑漆漆的银绣,经过除锈与洗刷过后,则又恢复了白光闪闪、焕然一新的样子。
这么多文物出现在孔庙旧址内,其实并不是什么不能理解的事情。因为合肥的孔庙本就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建筑。孔庙位于合肥闹市区城隍庙的西边,在原合肥四中的校园内,是合肥市重要历史文化遗迹。合肥孔庙始建于唐代,宋时称景贤书院,最初是民办的学馆。一些富裕之家、饱学之士自行筹款修建,后来发展到由官府投资,成为独立的教学机构,作为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地方。清乾隆年间重修改名学宫。前至前大街(今安庆路),后至后大街(今淮河路),自南向北依次建有棂星门、泮池桥、戟门、月台、大成殿、明伦堂等,另有配殿、礼门、崇圣祠等附属建筑,大成殿中供至圣先师孔子位,两厢配颜子、孟子等人之位。现在的孔庙,是2001年新建的,但不少历史遗迹也得以保存下来。 ·本报记者 朱震宇·
责任编辑:马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