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文化活动 > 传奇 历史

跟着总书记学历史|千年学府写就超时空传奇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 2020-10-13
打印 复制 点击量:4801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9月17日,正在湖南省长沙市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察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传承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情况。

 

岳麓山脚下,这座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历经沧桑。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创办,历经宋、元、明、清各个朝代,曾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至晚清(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后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大学。

 

   岳麓书院,何以成为千年的传奇?又留下了怎样穿越时空的启示?

 

循着石阶一级级步入书院,每一座门庭、每一副楹联、每一块牌匾,都述说着这里传承千年的教育理念。

 

无论是800多年前朱熹先生手书的“忠孝廉节”,还是由清代山长欧阳正焕书写的“整齐严肃”,无论是“学达性天”的期望,还是“实事求是”的要求……都是书院育人立人的标尺。

 

“怀古壮士志,忧时君子心。”岳麓书院倡导不务记诵、辞章、功名,而求明辨、慎思、笃行,坚持教学、研究并重,成为各地书院效法的榜样。

 

从宋代的“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到清代的“中兴将相,什九湖湘”,再到今天的湖南大学——在千年学脉的绵延赓续中,岳麓书院秉承成就人才、传道济民的教育理想,坚持爱国务实、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倡导实事求是、学贵力行的治学精神,培养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经世济民之才。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从千年书院探寻育人之道,对于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为祖国的需要培养人才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以民族大义为念、以家国天下为重,教育发展的方向必须同国家发展的目标和未来紧密相连。

 

从忠心不改的王夫之,到湘军首领左宗棠;从“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魏源,到爱国志士蔡和森、唐才常、邓中夏……倡导“传道济民”,强调责任感、进取心、报国志,岳麓书院方能培养出“以天下为己任”的闪耀群星。

 

进入新时代,发展教育必须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有特色的教育

 

在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岳麓书院是儒家文化创新与传播的重要基地,赋予教育者、受教育者充分发展、多元施展的空间,使其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看到价值,留下足迹。

 

“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与北大师生座谈时指出: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这里可以套用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铸就新的辉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2018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作为湖湘文化的策源地,岳麓书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要充分发挥岳麓书院接通传统与现代的优势,一方面从传统书院教育中汲取智慧、挖掘资源,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提供启示与借鉴;另一方面要立足高等教育发展现实与新时代人才需求,形成融通古今的学术体系。

 

如今,岳麓书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将古代书院教育的诸多元素融入现代大学教育体制之中。譬如,注重立德树人,强调“为学”与“做人”的统一;重视“习礼育人”,通过习礼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念;鼓励师生之间切磋商讨、质疑问难,倡导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辩论;注重个体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要求知行合一……

 

继往圣、开来学,传斯道、济斯民。现代大学精神与传统书院教育中的优秀文化有机融合才能芳华无限,成就新时代的传奇。

 

 

 

 

责任编辑:陈熙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