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孔庙的“十三经刻石”亦称“乾隆石经”。十三经是儒家的13部经典著作。即《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孔庙的十三经刻石共有189座,原存放于国子监东西六堂,1956年修缮国子监时移至孔庙与国子监之间的夹道内。
十三经是研究儒学的珍贵史料。我国虽有“熹平石经”、“开成石经”,但都有不同缺陷,唯乾隆石经有独特之处。
蒋衡,清雍正年间江苏金坛恩贡生,游历长安时,见“开成石经”众手杂书,紊乱不堪,深以为憾,决心自书一部十三经。于是,从雍正四年(1726年)至乾隆二年(1737年),历时12年,完成了这部63万字的经文手书,字体工整,一丝不苟。
乾隆五年(1740年)江南河道总督高斌将蒋衡手稿转献朝廷,收藏于大成懋勤殿。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钦命和珅、王杰为总裁,彭元瑞、刘墉为副裁,负责考订蒋书经文,并动工刻石。彭、刘以宋、元善本十三经校订蒋衡手稿,并把俗体字改为古体字,同时考证经文异同。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碑刻成,立于太学。同时以墨拓本颁行各省。彭因功受赏太子太保衔。和珅为此嫉恨,命人一夜挖去碑上经彭改过的古体字。嘉庆八年(1803年)和珅被贬,嘉庆帝又命学者纪晓岚、董诰等人重新校订并补齐被和珅挖去的字,至此“乾隆石经”得以还本来面目。
与“十三经刻石”同处在一起的还有从国子监彝伦堂移来的清康熙帝御笔《大学碑》。《大学》选自《礼记》一书,内容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理。康熙书法功底深厚,气势磅礴。除此之外,北京孔庙尚有清乾隆登基60年(1795年)时镌刻的《御制说经文》碑13座,《御制石刻蒋衡书十三经于辟雍序》满、汉文碑各1座。
责任编辑:歡歡 刘真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