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部以三国名将陆绩及其弟陆瑁家族千载兴衰宗族史为载体的江南宗族文化研究性著作——《吴郡陆氏春秋》正式出版。该书由常熟理工学院副教授陆德文和常熟市职教中心高级教师陆铮历时十个春秋完成,全书35万字,由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于2009年10月出版发行。
陆绩缘何避难回苏城
据《苏州府志》和吴郡陆氏宗谱记载,汉开国功臣太中大夫陆贾之子、吴郡陆氏六世祖陆烈被高祖任命为汉初吴县县令始,吴郡陆氏传世至三国两晋之时,已成为吴地“朱、张、顾、陆”四大望族之一。吴郁林太守陆绩是为吴郡陆氏二十一世子孙。
《后汉书·陆康传》载称,兴平元年(194年),袁术屯兵寿春,欲发兵攻占徐州,扩大其地盘,然粮草不济。袁术遣使向庐江太守索要米三万斛。太守陆康以其叛逆朝廷,拒绝袁术的要求,遂闭门不通,内修战备,领兵防守。袁术大怒,以许孙策为九江太守,令孙策率军攻打庐江城。是时,陆康遂将年幼的三子陆绩交付年长的侄孙陆逊带回吴中避难。
陆康领兵固守庐江城,官兵一心,共同抗敌。时有吏士休假在外者,闻讯“皆遁伏还赴,暮夜缘城而入。”庐江受袁术军围攻长达二年,终因寡不敌众,城陷。陆康宗族百余人,死者将半,陆康亦发病而亡。陆康与孙权同为汉末吴郡二茂才。灵帝光和元年(178年),陆康任武陵太守,后又历仕桂阳、乐安、庐江太守之职。中平元年(184年)加庐江太守陆康为忠义将军,领军政事,遂于兴平二年(195年)殉难于庐江城。千余年后,陆康以“忠义”太守祔祀吴郡名贤总祠内。
庐江城破后,袁术食言,九江太守一职给了他的亲信故吏刘勲。孙策大失所望,怒而脱离袁术,遂带领其父孙坚旧部另创大业。是时,避居苏城的陆逊即投孙策军中效命。故陆绩常得以见孙策。
陆绩受命南征镇守郁林郡
《三国志·吴书》陆绩传载称,陆绩少年而有识见。一次,孙策与长史张昭、校尉张纮及谋臣秦松等共论天下大势,提出“须当用武治而平之。”时陆绩年少末坐,却大声提出不同的见解,陆绩起立向孙策将军进言曰:“昔管夷吾相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用兵车。孔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今论者不务道德怀取之术,而惟尚武,绩虽童蒙。窃所未安也。”张昭等闻此言,深为惊异。
及长,陆绩容貌雄壮,博学多识,星历算数无不该览。故时年长名盛的东吴虞翻、荆州名士“凤雏”先生庞统,皆与陆绩结为忘年之交。
建安五年(200年),孙权继兄孙策事业,统领东吴军政大业,任陆绩为奏曹掾。
建安十三年(208年)冬,赤壁大战,孙刘联盟大破曹军后,孙权任陆绩为偏将军,给兵二千,命他出征岭南,去夺取并镇守郁林郡。
“容貌雄壮,博学多识”的陆绩出守郁林郡,勤于军政事务而著述不废。几年中,撰著了《浑天图》,注释了《易经》和《玄学》等,皆传于世。
两袖清风英年早逝
郁林郡地处岭南边远穷困山区,为体察民情,安定地方,陆绩常亲自跋山涉水巡视各县。陆绩任郁林太守多年,为官公正廉洁,轻徭薄赋,爱惜民力,深得百姓爱戴而州郡得治。繁忙的军政事务、山区的瘴厉之气,也日渐损害了他那健壮的身躯。卸任回到姑苏不久,陆绩“豫自知亡日。”乃为辞曰:“有汉志士吴郡陆绩,幼敦《诗》、《书》,长玩《礼》、《易》,受命南征,罹疾遇厄,遭命不幸,呜呼悲隔!”又曰:“从今已去,六十年之外,车同轨,书同文,恨不及见也。”其意为预测天下分合大势,“六十年之外华夏终将一统,而自己天命将尽,故悲叹恨不及见也”。
多年太守生涯,陆绩身无长物,两袖清风,归苏不久,即英年早逝,年仅32岁,葬阊门外太伯庙西。遗下年幼二子陆宏、陆叡与幼女“郁生”,生活无着,遂由陆绩侄子、吴选曹尚书陆瑁迎养,“至长乃别”。
千余年后,陆绩与吴丞相顾雍一起入祀沧浪亭吴郡名贤总祠。
廉洁返乡竟用“廉石”压船
宋·范成大在《吴郡志》中载称,陆绩“出为郁林太守,罢归无装,舟轻不可越海,载石为重。姑苏陆氏之门,有巨石,号郁林石,世保其居。”
从广西郁林地区到吴中苏城,山高水长,古道难行。是时,陆绩走水路,沿郁水(西江)东下,出珠江口,再取海道返苏。陆绩离开郁林时,夫妇幼儿除有简单行装和几箱书籍外,无东西可带,以至舟轻不胜风浪,难以入海航行。陆绩只得令船工搬取一块巨石压舱,方得以平安返归故里。回到姑苏后,陆绩舍不得丢弃此石,便将其置于临顿里北端旧宅(今拙政园处)院中。
“廉石”移入文庙成廉洁象征
此石被后世文人视为为官公正廉洁的象征。千余年后,明代监察御史樊祉到苏,闻得陆绩其人和郁林石的来历,便于弘治九年(1496年),命人将这块郁林巨石从陆氏旧宅移至城中察院场,造一座亭,放置其中,令人刻上“廉石”两字并着以红色。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苏州知府陈鹏年又将此石移入苏州文庙之内。
那鲜红的“廉石”两字,昭示出了这位太守的一种精神,一种情操;蕴含着吴郡陆氏宗族文化链的一种生命特征。这种精神,这种情操,影响着一代代陆氏的后人;也影响着无数吴地士人的精神风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种精神,这种情操,为北宋名相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升华到了极致。
一个是无言的石语。
一个是千古传唱的绝句。
它们都升华成了吴文化的一种永恒的灵魂。
郁林巨石经历了千载风雨和历史的变迁,始终得到了太守故里父老的呵护,虽几易其地,却完好无损。
《廉石秋色图》,是著者在瞻仰远祖这一遗物时,由陪同的苏州工美职院王继东先生所摄。
2004年仲夏,第28届世遗会在苏城举办,“廉石”那蕴含着的深厚的吴文化精神,也在世人面前得到了更为深刻的展示。
一块其貌不扬的“郁林石”,一位早已远去的太守的遗物,今天能得到如此珍重的对待,可见其历史文化价值是不能用金钱去衡量的。
为促进廉政文化建设,2006年初夏,苏州广电总台的“廉石之声”电视文艺晚会及“廉石”对联评选活动,再一次表达了今日苏州对“廉石”文化精神价值的认同与尊敬。
(撰文:王继东)
责任编辑:Z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