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败的呼兰文庙
我早就知道呼兰有个文庙,为了了解这座庙宇,我先查了一下有关资料。得知这座庙建于1927年,1937 年全部完工,有青砖围墙,南北长160米,东西宽80米,占地面积为1800平方米。建筑群由崇圣祠、大成殿、东庑、西庑、大成门、棂星门、东华门、西华门、状元桥、月牙河组成。牌楼前的状元桥宽5米,桥下有半圆形的泮池。牌楼主体结构为两排明柱,侧配斜脚,顶架横梁。中间大门宽5米,上悬“棂星门”三字,东西配门为“道冠古今”和“德配天地”两座牌楼。大成殿面积300平方米,面阔5间,进深3间,高 7米。正面8根红柱映衬木雕画门,端庄大方。东西庑殿分列在大成殿两侧,面阔五间,进深2间,面积各为140平方米,6根通天柱间排列彩门,与大成殿浑然一体。全庙没有塑像,各立木牌。大成殿正位上书“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位”,左为亚圣孟子、宗圣曾子,右为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子。东西庑殿列孔门历代贤哲。大成殿后另建一崇圣祠,祭祀前五代祖,面阔5间,进深2间,建筑面积为159平方米。这座文庙,从1929年第一次祭祀孔子,1935年以后成为正式祭孔场所。
可见这曾经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古建筑群,可当我走进这座文庙的时候,看到的则是另外一种景象。
在西配殿的房头,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哈尔滨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呼兰文庙,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等字样。走进杂草丛生的院内,可看到三栋房子形成了个“U”字形,顶头的就应该是大成殿了,殿的房盖已经坍塌,只剩下边缘不多的屋瓦,迎面8根红色木柱还完好无损。门已经破烂不堪,进得屋来,里面已经长出了一人多高的小树,地面上堆积着泥土和瓦片。墙上可见“活泼”两个字,说明这里曾经是学校。墙角基础上的图案仍清晰可见,雕刻的是花盆里栽着的一束鲜花,形象逼真,生动可爱。我绕着大成殿走了一圈,发现四周全立着粗壮的柱子,十分壮观。
大成殿两侧是东西配殿,西配殿相对完好一些,至少房盖没有坍塌,但窗户和门都已经没有了。里面有搭炕的痕迹,墙角已被烟火熏黑。从房顶上伸出一个用红砖砌的烟囱,与青色瓦盖很不协调,说明它是后建的,也说明这里曾经住过人。东配殿的房盖要比西配殿破损的厉害,瓦片大多已经脱落,露出了房木,但门窗要比西配殿完整。走进殿内,看到许多房椽都已腐烂,一根根垂了下来,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可能。
大成殿的对面有一栋建筑,正常来讲它应该是大成门,但它现在已经没有了门的样子,大概是有人把门堵上当房屋来使用。对着大成殿方向有两扇铁门,大门锁着,说明现在还有人使用。两侧房山墙都雕有花的图案,上为一束枝上开着三朵鲜花,配有四片叶子。下为一菱形图案,中间有一朵盛开的鲜花,两侧是两朵正欲开放的蓓蕾。两侧的图案还不一样。依稀可见上面残留的红色染料。
转过这栋建筑,前面是一片荒芜的草丛,草丛里有两座门样的建筑,还有些栏杆一样的石柱掩映在草丛里,这一片,应该是泮桥、泮池、棂星门、德配天地坊和道冠古今坊所在地,但已经看不出什么眉目了。
前边不远处有一株参天古树,它应该是跟这座文庙一同来到这里的,一定亲眼目睹了文庙的过去和现在,我真想去问问它,能告诉我们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一切吗?
崇圣祠应该在大成殿的后面,但我到了大成殿的后面,并没有看到任何庙的样子,那里倒是住着几户人家,但他们的房子也不像庙,大概这座大殿早已经消失了。
文庙的院里院外,被老百姓开出了很多块菜地,种着萝卜、大葱、白菜等。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把文庙的里里外外看了个遍,也拍了个遍。看着这些年呼兰翻天地覆的变化,一片片设备齐全的小区不断涌现,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可却没有钱来修复这个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圣人的庙宇,呜呼哀哉,岂不有辱斯文,在这里,我明白了什么叫作“斯文扫地”。
责任编辑:歡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