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文庙院内的古树
当你置身于乐陵文庙院内,除了感受到儒家文化的悠深,精美的建筑之外,恐怕也会被那参天蔽日的古槐、侧柏等所深深的吸引和折服。文庙现存古树8棵,其中侧柏4棵,古槐4棵。史料记载,这几棵古树种植于文庙修建时期,即明洪武二年(1369年),和文庙同龄同寿。侧柏分布在文庙院内通往大成殿的甬道两旁。古 槐种植则比较分散,文庙门口东西两边各植一棵,院内东廊庑门口南北两边各种一棵。
住在文庙附近的老人说,以前文庙院子里的古树有很多,在文革期间,红卫兵毁坏建筑和石碑,又砍伐了许多古树名木,当时一些怀有赤胆忠心的老师和老干部冒着被批斗的危险,挺身而出,坚决地护卫着这些古树,才得以保留。
据说,在文庙内种植什么树种是有讲究的。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需种植可以长盛不衰、挺立千年的树种。古槐、侧柏便成为当仁不让的不二之选。从中, 我们可以悟出先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寄托。另一个说法是:自周代起,就有“面三槐,三公位焉”之说,即在皇宫大门外种植三棵槐树,分别代表太师、太傅、太保的 官位。古人所谓“登槐鼎之任”即三公之位。所以国槐被视为是“公卿大夫之树”。在文庙里种植槐树,预示着后生们可以考中高官之意。
这些古槐历经各朝各代的历史变迁,每一片树叶都承载着一段故事,每一圈年轮都记载着一段历史。如今,它们多呈粗大、扭曲、苍老和雄壮的姿态。让人油然而生出敬畏之心。其中在文庙门前东侧的古槐还曾经历了一次让人唏嘘不已,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事情。
那年,市里划拨专款对文庙门前的开元路进行拓宽整修。按照修路规定,文庙门口的两棵国槐须砍掉铺路。奇怪的事情出现了。第二日,工人们扛着斧头、锨等工具 来动工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惊呆了。只见昨日还枝繁叶茂的古槐,一夜之间树叶竟落得片叶不留,落叶铺满一地,枝桠上还有点点晶亮的露珠,闪耀着人们的眼 睛。过往行人、附近居民纷纷前来观望。人群中不时听到“真是神树啊!”“有神灵保护啊,这是不愿意被砍伐啊!”等啧啧称奇的惊叹。最后,在人们的恳请中, 这棵国槐被保留了下来。从此,当地居民把这棵国槐奉为神灵一样瞻仰、膜拜。逢年过节或是心有所愿,人们都会到此上香、祈福,并把这棵树命名为“福寿树”。 而这棵“福寿树”更是不负众望,枝叶一年比一年繁茂,果实一年比一年丰盛。并逐渐长成为“凤凰展翅飞翔”的形态,使这棵槐树增添了些许灵气。
荀子曰:“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从中可以看出柏树坚贞不拔的品质。文庙内的侧柏经过六百余年的岁月洗礼,依然挺拔、苍翠。一棵,远 看古树吐绿,走到跟前,发现古柏早已枯老。焕发勃勃生机的是藤。一棵依干登高,广承日照;一棵借藤扮新,再呈靓丽。它们倒也相得益彰。
抗日战争时期,文庙是抗日县政府的办公场所,1938年,时任国民政府乐陵县县长的是牟宜之,此人颇具诗情画赋。一生作过很多诗,在乐陵文庙工作期间,作 了一首家喻户晓的诗——《乐陵文庙古柏颂》。“盘根错节几冰霜,古柏亭亭立夕阳。万壑风涛秋入韵,千年琥珀夜腾茫。非支大材难为用,不出深山寿更长。毕竟 添家栋梁器,何客久卧白云乡。”诗中不遗余力地赞颂了古柏不畏严寒,顶天立地的高尚品质。如今,这些饱经风霜,但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的古树成为了后人瞻仰 圣人的寄托。
责任编辑:Z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