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保护利用 > 保护与利用

孔孟文化遗产保护的挑战与对策
来源:贵州日报 | 2011-07-21
打印 复制 点击量:4984

 

    明故城

    2000年前鲁国都城的一部分。当时的王宫和2500年前孔子故宅就在其中,孔子逝世后,孔子家宅改为祭祀孔子的庙堂,与孔子后裔居住的孔府一起,经过了2500年连绵不绝的发展和历朝历代的尊崇与保护,到明清形成了现今的规模。

    挑战:由于人口成倍增长,以及经济、技术和管理等原因,只保护了高度和大致的街巷格局,古城的街区就传统民居街区历史风貌和与之相关的古城文化气息消失殆尽,居民的生活环境十分恶劣。

    对策:

    ——街区改造。选择规划确定为居住的街区,针对愿意继续留住的居民,进行街区的改造,改造道路,配置完备的基础设施如排水、综合管网和公共照明等,改造建筑沿街立面,不改变居民的产权、居住权,但与居民协定由住户改善室内环境,并在完全自愿的前提下通过社区培训鼓励居民发展民居客栈等,并组织相应的社区协会进行自我管理。

    ——街区重建。针对居住环境十分恶劣,居民自愿移民外住的街区,首先在新城恰当的地方设置设施齐备、生活环境良好的社区让居民选择居住,将原有街区根据原历史风貌恢复重建为以文化体验和旅游服务为主的或商住混合的历史风貌街区,并使原居民通过种种方式从中受益。如果居民愿意回迁,则考虑重建这种商住混合的社区供居民回迁居住,并通过商业部分有生活来源。  

    曲阜古城水系

    从3000年前起,哺育了古城人民,也从军事上保卫了古城,同时参与创造了伟大的孔孟文化。

    挑战:年久淤塞,特别是内城居民过多建筑漫延侵占,现古泮池,仅为原面积的1/10,且成为没有水源的一潭死水,垃圾填塞。明护城河经治理恢复后,没有形成活水体系,重又淤塞,北侧泗水和内侧水系之间的没有联系贯通。

    对策:重建各水道之间的联系,恢复形成活的水系,同时将明故城内的泮池水面恢复到能调节内城生态环境的面积,并与外侧护城河的活水贯通,建立泗水——鲁城河(洙水河)——明故城护城河(贯通古泮池)——沂水的三级水系。  

    鲁国故城

    位于明故城外围,建于西周初年,至今有3000多年历史,是周代鲁国的都城,是孔子主要生活、活动的中心,也是孟子活动的中心;作为一个重要的政治与文化中心城市,一直沿用到宋代。完整城保留着3000年前的城墙遗迹,城内经过考古发掘,发现了炼铜、冶铁、制陶、制骨等重要遗址35处,1961 年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挑战:因经费及技术问题,很多地面遗迹正经受蚀侵,原有的35处遗址,约1/3已被破坏,同时,大遗址的保护和展示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未能得到有效的展示向公众开放。

    对策:将鲁故城作为大遗址公园,作严谨、专业的展示,同时形成明故城与孔林、寿丘之间的联接,使曲埠古城的文化和旅游,得到扩展。

    邹县古城

    位于邹城市区南部,是孟子及邹鲁历史遗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南的孟庙孟府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挑战:古城内大部分建筑已非传统形式,仅存的极少数的老房子,大部分已年久失修。游客主要集中参观孟庙、孟府,整个古城缺乏文化及旅游吸引力,贴近孟庙的几条街,沿街多由主人出租为小铺面,后部住人。

    对策:采用社区参与方式,对古城与孟府相关联的四个街区进行成片加以改造或恢复重建。恢复重建街区主要为前店后住,与原居民共建形式,保障居民居住面积,提高居住质量,同时形成更有传统商业铺面,以加大进深缩小面宽的方式增加街道的旅游及商业服务功能。选择居住为主的地段,作为改造型街区示范,主要是立面改造、道路和基础设施改造,通过社区培训鼓励居民发展民居客栈等。  

    邹县古建筑

    孟母祠、子思书院和子思祠,是中国最著名的教育故事“孟母三迁”的发生地,因此是重要的文化载体,而城墙的城楼侧是与之不可分的整体。

    挑战:由于人为毁损和自然风化,城墙、城门地上部分已大部分消失,孟母祠、子思书院、子思祠也已不复存在,该区域已成为一片烈士陵园,古建筑恢复的原真性成为问题。

    对策:恢复古城标志与三组相毗邻的古建,严格按照历史记载重建,与因利河形成完整的历史公共公空间。  

    因利河

    从明代时起邹县的护城河,至今依然保持了一定的历史风貌格局,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与景观价值。

    挑战:由于河道堵塞,污水肆意排入,大量生产和生活垃圾的堆积,严重影响了防洪安全,并污染了周围的环境,对邹城的城市生态造成很大威胁。

    对策:贯通大沙河至因利河,采用风景河道的形式,恢复因利河正常的排污、泄洪功能。同时恢复因利河自然河道风貌,对因利河河道进行清淤导流,恢复已毁古桥梁。沿河两岸,采用自然生态式处理方法,恢复古城历史上的滨水郊野风貌,建立贯穿邹城市区的一条绿色生态廊道。

 

责任编辑:ZK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