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文化活动 > 各地书院

香港的书院精神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2011.4.7 | 2011-08-04
打印 复制 点击量:7295

   

香港中文大学校门

 

    从深圳过罗湖海关,搭乘火车走不了多远就是香港中文大学所在地“大学站”。走出站台,却怎么也找不到大学校门。向人打听之后,才知道通过相反的出口,就是大学校园。这让人有些纳闷:堂堂一所大学,怎么连个校门也没有?

 

    进入校园以后,许多年轻人正在排队等车。队伍虽长,车也不少,因此很快就登上被称为“转堂巴士”的校内班车。根据一般人的经验,大学校园里的道路应该是宽阔平坦,人来人往。没想到汽车刚走不远,就进入复杂的山路。许多地段由于坡度陡峭,车身的倾斜度很大,但一路上车速不减,让我对司机的驾驶技术十分钦佩。经过十几分钟迷宫似的山路和十来个站点,终于到达山顶,这就是“新亚书院”。在那位同学的指点下,我顺利地到达将要下榻的紫霞楼学生公寓。

 

    把一所大学建在山上,有点出人意料。据说在现代社会,山区是不适于人类生存的。但是在中文大学生活一段时间以后,我开始体会到把大学建在山上的好处:它不仅节约了大量耕地,还使校园到处是花香鸟语、绿树成荫的风景,或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佳境。第二天中午,我在餐厅附近看到有人在露天游泳池中游泳,还看到一位外国女学生在附近的树丛中读书。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生活,不知有多么舒适,多么惬意!

 

    我曾经想,要在地形复杂的山上建一所大学,设计难度不知有多大。经过观察,我发现校园中的建筑不仅简单实用、错落有致,而且还能融为一体、相互照应。比如每天早上我从紫霞楼出来,都要经过一座教学大楼,乘坐它的电梯下降八层,再通过一个广场,就能到达位于田家炳楼8层的当代中国研究中心。这种把楼道、电梯也纳入道路系统的设计,在内地很难看到。

 

    建筑物的设计令人赞叹。就说紫霞楼吧,一进房间就看到窗外美丽的海湾。再极目远望,轮船、大海、汽车、公路就会尽收眼底。特别是晚上,下面灯火辉煌,非常好看。几天后,我发现对面的两间房屋居然是一个开放性阳台,这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是很奢侈的。由于我的窗户面对大海,我以为对面的阳台就只能是面对大山了。没想到上了阳台之后,才发现这边也能看到大海!这种匠心独具甚至巧夺天工的设计,真让人叹为观止。校园里的建筑物不仅简单大方、注重实用,而且多以个人名字命名,这是为了鼓励人们对教育的捐助。因此,在建筑物的大厅里,都有捐助者的塑像和简介。

 

    香港中文大学是由几个书院合并而成的。早在1949年秋,著名学者钱穆为了向大陆难民的子女提供就学机会,在九龙租赁了两间教室开办一所夜校。第二年春天,这所学校取名为新亚书院,这个名字蕴含着“亚洲新生”之意。新亚书院成立后,钱穆为了把它办成一所理想的学校,决定以人文主义教育为宗旨,以沟通中西文化为使命。因此它既要继承中国古代书院自由讲学的精神,又要采用西欧学校的导师制度。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喜欢把书院建在山上,没想到如今这个传统在香港保留下来,还赋予它现代意义。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学界前辈就对清朝末年“废书院、兴学堂”的历史有过深刻反思。

 

    经过十多年努力,新亚书院终于得到港台各界的认可和国际社会的重视。1964年,香港政府将新亚书院与崇基书院、联合书院合并,成立香港中文大学。如今,这所大学既要保留当年的传统,又不可避免地受到现代社会的影响。这种两难境地只能用本科和研究生等层次来解决。

 

    几天以后,我终于在一个僻静的地方找到了大学的校门:四根造型别致的汉白玉石柱,一个镌刻着中英文校名的花岗岩巨石。这里没有嘈杂的人群、喧嚣的商店、站岗的保安,有的仅仅是简单、朴素、圣洁和幽静。于是,我想起就在赴港之前,内地某大学要花几千万元重修校门的事。

 

    (作者:智效民)

 

责任编辑:歡歡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1)
匿名 2015-07-10 17:07:03 于是,我想起就在赴港之前,内地某大学要花几千万元重修校门的事。——校长没文化,更可怕!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