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各类推荐 > 关注推荐

河南南乐县文庙
来源:网易红岩BLOG | 2011-08-22
打印 复制 点击量:12454

南乐县文庙

 
    河南南乐文庙,东有文昌祠、史皇庙,西有儒学宫、北有射圃,文庙坐北朝南,位于南乐县城东南隅“一篑山”旁,现在的东街南。明洪武三年(1370年),由南乐县主薄叶伯瑾始建,当时规模不大。永乐五年(1407年)知县吴文质、正统四年(1439年)典史周郁相继扩建学基,使之形成一规模庞大的建筑群,东南两边至城墙脚下,西至大道,北至净土寺。据清朝光绪《南乐县志》记载,文庙正中为大殿,殿外围以红墙,庙内松柏苍翠。主要建筑有大成殿、崇圣祠、戟门、棂星门、日新斋、时习斋,壁照、明伦堂(多数建在文庙内,而南乐县的明伦堂建在文庙西,并以明伦堂建一儒学宫)。弘治、嘉靖、隆庆、万历年间都做过增修扩建,在戟门和棂星门间凿有泮池,增添了东西两庑,扩建“德配天地”、“道贯古今”牌坊等,康熙十二年,建名宦祠和乡贤祠,使文庙规模宏大。民国年间,大部分建筑毁于兵燹,唯有大成殿与崇圣祠幸存。2000年9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4月开始,文物部门对大成殿顶部腐朽严重的木质构件进行了原样更新及修补,对文庙进行了有效的保护。

 

    大成殿:俗称大殿,以北宋哲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而得名,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大成殿为文庙主体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平面呈长方形,单檐歇山九脊顶,殿顶为黄色琉璃瓦覆盖,装脊兽。明间平身,科斗拱四攒。次间,稍间各二攒。两山墙斗拱各十攒,后墙十八攒。五架粱前后对单步梁,脊檩下垫有方木,柱基为石质覆盆式,殿前有月台1.3米,系明代官式与民式相结合的殿宇建筑。

   

    戟门:大成殿前是戟门,门前立戟,以示庄严。坐北面南,是文庙内的主要建筑之一。

 

    两庑:两庑分东西两庑,座落在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与戟门间两侧,为厢房,对称布局,称东庑,西庑,是祭祀先贤先儒的地方。

   

    名宦祠:戟门东是名宦祠,坐北朝南。是纪念南乐历史上功绩卓著官员的地方。康熙十二年,知县方元启创建。道光十五年,知县杜良谦重修。是用来祭祀:元代县尹赵矩、杨仲名、达鲁花赤达石帖木儿;明朝知县翟整、李珪、张鸾、王懋中、张隆、王德、陈邦器、刘志道、徐步、主簿叶伯瑾、鞠甄;国朝知县茹敦和。崇祯十五年废于兵燹。

 

    乡贤祠:戟门西是乡贤祠,坐北朝南。是纪念历史上南乐籍有名望人士的地方。康熙十二年,知县方元启创建。道光十五年,知县杜良谦重修。是用来祭祀:唐朝张文瓘、谷那律、李义琛;金代李国栋;元代王珍、张淳、陈子奇;明朝杨泰、石佩、石鼎、段麟、段澄、董俊、石坚、石肯构、马魁、魏怡、魏允贞、魏允中、梁天奇;国朝魏体仁。崇祯十五年废于兵燹。

    棂星门:戟门前是棂星门,是孔庙正南门。也是进入孔庙的第一道大门,在孔庙前设棂星门,喻尊孔如同尊天。棂星门外左右建有“德配天地”、“道贯古今”牌坊。棂星门两侧还分别竖立“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石碑,棂星门为斗拱牌楼式木结构门。

   

    泮池:戟门与棂星门为泮池,又称泮官,是位于戟门正前方的水池,泮池呈半月形,四周围以石栏,意即“泮宫之池”。泮池上有石桥。
照壁:棂星门南为八字照壁,又称影壁或照墙,南乐文庙前照壁为“八字”照壁。

 

    日新斋:大成殿东是日新斋。

   

    时习斋:大成殿西是时习斋。

 

    崇圣祠:旧名叫启圣祠,在孔庙大成殿后。供奉并祭祀孔子先人牌位的地方。正殿三间,四周用墙围成一独立院落,前为大门,墙垣毕饰。明嘉靖年间,知县李朝列创建,后隆庆五年知县刘弼宽改建,与文庙宫墙相属为一。康熙、乾隆、道光年间多次重修。雍正二年改为崇圣祠。
民国以后,圮毁日甚,至建国初,仅存大成殿和崇圣祠。

   

    儒学宫:俗称红学、学宫,在文庙西,与文庙一条路相隔,是文庙建筑的一部分(旧在文庙后,洪武中,主薄叶伯瑾始建),明朝正德年间,知县杨濂建。后经明清多次重修扩建,规模宏大,内有明伦堂与文庙大成殿相直、儒学门、教谕宅、训导宅两个(在明伦堂东西各一个)、会馔堂、“云路”坊(在学宫门西)、起凤亭(在南城墙上)、敬一亭,忠义孝悌祠、节孝祠,五星聚奎庙,今废。

 

    儒学门:在文庙棂星门西。

   

    明伦堂:穿过儒学门就是明伦堂,为儒学宫正殿,是学堂,讲经堂,儒学宫讲课的地方。明伦堂也是南乐文庙重要的配套建筑,历代儒家师生在此传播伦理道德。各地选举出的学子,也常在明伦堂接受府学教授指导,敦品励学。

 

    教谕宅:又称东学,在儒学门西,为一四合院,教谕宅为教谕办公和生活的地方,教谕是明清时期各县主管教育的朝廷命官,秩正八品,负责全县的教育,主持县试,录取生员,并为县学兼讲经书。

   

    训导宅:又称西学,在教谕宅北,为一四合院,训导宅为训导办公和生活的地方,明清为加强儒生的教育又为各县增设训导,秩从八品,协助教谕管理全县的教育,但重点必须抓好生员的思想教育工作。

 

    忠义孝悌祠:在崇圣祠西,坐北朝南,雍正二年创建。道光十五年知县杜良谦重修改。祭祀忠义孝悌之已经旌表者。旧时封建统治阶级旌表忠义孝悌人士的祠堂。清代在各省﹑府﹑州﹑县各建节孝祠一所,祠外建大坊﹐凡忠义孝悌人士由官府奏准旌表的都入祀其中,春秋致祭。

   

    节孝祠:旧在明伦堂西隅,后建在崇圣祠西,,坐北朝南,雍正二年创建。道光十五年,知县杜良谦改建与“一篑山”东。旧时封建统治阶级旌表节孝妇女的祠堂。清代在各省﹑府﹑州﹑县各建节孝祠一所,祠外建大坊,凡节孝妇女由官府奏准旌表的都入祀其中,春秋致祭。

 

    敬一亭:在“一篑山”西,是儒学宫院长办公场所。

   

    五星聚奎庙:在“一篑山”上,明朝万历年间,知县柯挺创建。国朝顺治七年知县蔡琼枝重建。康熙十二年知县方元启重修。三十四年知县韩宗愈重建。道光十五年知县杜良谦重建。(根据清光绪县志整理)


    起凤亭:位于儒学宫南、县城东南城墙上,明朝中期创建,康熙年间知县方元启、光绪八年知县赵连瑞重修起凤亭,初建时并不叫起凤亭。建成不久,南乐出现魏允贞三兄弟科场三杰,史称“河塑三凤”,继而李从心、梁天奇、冯应兆、宋一麟等连等金榜,仅万历一朝及第8人,举人21人,康熙一朝及第7人,举人22人,世人无不称奇,认为与城上建亭有关,称其主南乐文运,文人雅士竞相吟游,取“凤飞翔翔,王多吉士”之意,命名“起凤亭”,今荡然无存。

   

    文昌祠:又名文昌宫、文昌庙,道教宫观。在文庙东,与文庙相邻。是祭祀文昌帝君的地方。古时的文人学士,把考中状元、进士步入仕途的心愿寄托于他,故而崇敬祭拜文昌帝君。所以文庙内或文庙旁均有文昌阁古建筑。修建文昌祠,象征着当地文化昌盛。南乐文昌祠始建年代不详,据清光绪志记载,道光十五年,南乐文昌祠由知县杜良谦重建,有敬业堂、后阁、文昌阁、南城墙上有魁星阁等建筑。

 

    文昌阁:穿过敬业堂就是文昌阁,内祀奉的是文昌帝君,春、秋仲月奉文祭祀,光绪十八年,知县吴焘重修,久废。

   

    魁星阁:为文昌祠的附属建筑,在文昌祠南城墙上,是祭祀魁星神的地方,内塑魁星面目狰狞,金身青面,赤发环眼,头上还有两只角,整个仿佛是鬼的造型。这魁星右手握一管大毛笔,称朱笔,意为用笔点定中式人的姓名,左手持一只墨斗,右脚金鸡独立,脚下踩着海中的一条大鳌鱼(一种大龟)的头部,意为“独占鳌头”,左脚摆出扬起后踢的样子以求在造形上呼应“魁”字右下的一笔大弯勾,脚上是北斗七星。魁星,我国神话中所说的主宰文章兴衰的神,文昌帝君的侍神。由于魁星掌主文运,所以与文昌神一样,深受读书人的崇拜。七月七日为魁星的诞辰日。明隆庆六年,知县钱博学把角楼改为魁星阁。清朝顺治、康熙、道光、光绪年间都有重修。今废。

 

责任编辑:歡歡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