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河文庙是乾隆皇帝亲自下令兴建的,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和北京的孔庙,是全国第三大孔庙。热河文庙不单是大清陪都祭祀孔子之处,亦是当时热河承德府及所属州县的“教育中心”。承德府学曾聚集过一批批优秀人才,考取过众多秀才、举人和进士。扈从清帝出塞北巡视的文人学者经常来此讲学;来自崇儒国度的朝鲜使团曾在此下榻休憩和游览;寺中的御制“平定台湾告成热河文庙碑”,记载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史实;一本不朽的历史著作《热河日记》在此孕育诞生。
在建设文化大市、创建国际旅游城市的今天,修葺一新的热河文庙即将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无疑可以更好地传承承德的历史文脉,丰富承德的旅游资源,为我们研究孔子学说,追溯历史,创造性地继承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遗产搭建了又一平台……
“文庙”结缘承德府
热河文庙作为皇家敕建寺庙,与普宁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等其它寺庙共同构成环列避暑山庄周围的皇家寺庙群,清朝皇帝曾多次在这里举办祭礼大典,那么,热河文庙是怎样与承德结缘的呢?
时至乾隆年间,热河已成为初具规模的塞外都会。这里兴建的皇家宫苑、皇家寺庙群,吸引了大批各地大大小小官员来此觐见,各地迁徙来经商、谋事的百姓越来越多,此时的热河已有了繁荣兴盛的街市和鳞次栉比的民宅和王府宅邸。但教育依然空白,与热河陪都地位极为不称。
1776年(乾隆41年)夏,乾隆皇帝发了一道上谕修热河文庙。尚书英廉主持进行了工程设计,命人制作了“烫样”(文庙模型)。
1779年(乾隆44年)乾隆皇帝离京前往承德避暑。当他在群臣和卫兵的扈拥下,出古北口,经喀喇河屯行宫,过广仁岭,来到头道牌楼时,金碧辉煌的热河文庙豁然映入乾隆帝眼帘,他不顾旅途劳累,直奔热河文庙。乾隆皇帝巡视了文庙堂阁,到大成殿孔子的神位前瞻礼、拈香,然后才离开热河文庙,进入阔别两年的避暑山庄。足见他对热河文庙的重视。
热河文庙落成后,1780年(乾隆45年),恰逢乾隆皇帝七十大寿。蒙古、回部和其他少数民族王公贵族、六世班禅从天南海北赶来承德;朝鲜国王也派来使团共同祝贺乾隆生日。因为朝鲜不信仰别的宗教,只信奉儒学,这样,刚落成的热河文庙就成为接待朝鲜使团的“临时国宾馆”。使团中有位著名学者朴趾源,他在热河文庙居住短暂7天,在承德境内往返亦不过半月,然而他却以强烈的激情和灵感,将来热河旅途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整理撰写成为了不朽著作《热河日记》,在《热河日记》中是这样记述热河文庙的:“新创太学,制如皇京,大成殿及大成门皆重檐,黄琉璃瓦,大成殿后及左右,别堂、别斋不可殚记,皆穷极奢丽。”“庭中立碑,昨年所建,亦御制。大成殿庭中置香鼎,高丈余,刻镂神巧。殿内每位前来各置小香炉,刻‘乾隆己亥制’。每位前垂红云纹缎帐,两庑神位前所设制同。殿内崇严典丽,未 名状。”
三大孔庙有其名
热河文庙是纪念和祭奠孔子之皇家寺庙。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昌平乡(今曲阜市南辛镇)人。家中排行第二。我国古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培育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后人把孔子的言行语录记录下来,作成《论语》。
历代皇帝为尊崇孔子在各地兴修了众多孔庙,在这些孔庙之中,其中有三座规模宏大,地位极高。山东曲阜孔庙,面积为32700平方米,有殿、堂、阁、祠等466间。北京孔庙于1302年至1306年兴建,后经数次修建,现北京孔庙面积为20000平方米,其建筑有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门、崇圣祠等。热河文庙是大清王朝乾隆皇帝亲自下令兴建的,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和北京的孔庙,是全国第三大孔庙。
热河文庙占地约16700平方米,分为东、中、西三个大的院落,中间是个大院落,前面是红影壁,与避暑山庄丽正门前大红影壁规格和样式相同。后面是木制“棂星门”大牌楼,东西两侧两座牌坊东西相向。进棂星门是一池碧水,一座石桥,水池名叫“泮池”,桥叫“泮桥”。过泮桥,到大成门,门两侧墙上镶嵌着御制碑文。进大成门是一座碑亭,亭中树立一座巨碑,正面刻有乾隆皇帝的《热河文庙碑记》,背面刻有乾隆帝的《热河承德纪事八韵》。再往里是一座正方形石坛月台,月台北面,即是热河文庙的大殿——大成殿,殿阔五间,殿内供奉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位”。大成殿前两侧,有东庑11间,西庑11间,各供奉“先贤”和“先儒”的神位。文庙的东院,前有宫门,内有一座垂花门,门内院中矗立一座两层各5间的楼阁——尊经阁。它是座藏书楼,收藏着大批御制诗文和儒家经典。西院,即为当时承德最高的教育机构——“府学”,是当时承德的“教育中心”。
承德教育始于文庙
承德,历史不长,300年前,还只是人口不满百的“上营”小村;承德,地域不大,不足20平方公里的核心区持续到21世纪;承德,人口不多,300年的发展,市区人口仅30多万。但是,承德并不缺少文化,300多年的岁月积淀,有了一座山庄半部清史的深厚;300多年陪都地位的浸润,有了承德人尊儒重道、奋勉好学的天性。但是,这一切的源头始于“热河文庙”。自热河文庙建成后,承德地方“人始知读书,乃知奋勉”。在多次科举考试中,承德府学子屡屡考中,曾经出400多秀才,56个贡生,164名举人,22名进士。
清朝末年,废科举,兴新学,在热河文庙内除设有承德最早的教育行政机构“劝学所”外,还在文庙内建立模范小学,而且成立之初即设女子高等小学,在承德率先开展女子教育。
张百龄算是承德府学走出来的大人物,他中进士后,历任编修、太子少保、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末代进士”胡家钰,是承德教育世家胡氏家族人,任过礼部编修。清朝覆灭后,他回到承德老家,被任命为热河省教育厅厅长。期间,他参与统一全省初中教育课本,还主持编修《承德县志》(当时承德市称承德县)。
清末民初的教育家、诗人、书法家任继风父子也是出自承德街。任继风1894年(光绪20年)赴承德热河考棚应试,同科得中秀才。并派送京师国子监进修深造。学成回承,先后在热河文庙塾馆和西大街胡家鼐家专馆做塾师。1897年(光绪23年),在承德府学教授署任训导。曾筹款建学堂,参与编修《平泉县志》。后到热河师范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担任学监、代校长。与此同时被北京京师大学堂邀请讲授语文课,赢得了京城高等学府、教育界人士的青睐和赞许。
任继风之子任潮,曾任热河高等法院推事、承审员等职务,又任过宁城县知事。他将父亲任继风一生吟咏乡情诗整理汇编为《畅天轩诗稿》、《畅轩诗稿》刊印流传。任潮专攻苏体,曾为承德街多家店铺书写牌匾。尤其是用4个月时间为承德佟山之上“酒仙庙”墙壁上书写的全部《金刚经》,足见其书法功力之深。
百年文庙再辉煌
建国以后,热河文庙一直被文庙小学当作校舍使用,那时的文庙小学曲径通幽,肃穆淡雅,喧嚣寓于宁静,书声歌韵相应,实为一处难得讲经读书的境地。
《承德大事记》中记载:1966年7月10日一座庄严、神圣、宏伟、壮观的历史文化古迹——热河文庙被毁。1970年“文庙小学”改为“红旗学校”。这一年的夏秋之交文庙被拆除。1971年12月文庙西院原“红旗学校”和文庙东院原“三七中学”合并而成承德八中。
多年来,修复热河文庙一直是市委、市政府和所有承德人的美好心愿。
2007年,热河文庙的修复工程被列入承德市《政府工作报告》。当年,承德八中搬迁,热河文庙恢复修缮工程列入日程,这一年热河文庙修复工程第一阶段拆迁工作也拉开帷幕。
随着原承德八中教学楼的拆除,热河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的基址被完整地清理出来,现仍保存有影壁、泮池、东西配庑、尊经阁、牺牲亭、明伦堂等主要建筑。
在复原修缮文庙工程中,拆除了非文物建筑,并对现存文物建筑尽最大可能减少人为干预,保留原有构件,按原式样、原材料、原工艺的做法恢复残毁构件和结构体,保证设计真实性、材料真实性、工艺技术真实性;原址复原不存建筑。根据历史资料和基址考古挖掘勘察结果以及清代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进行设计,恢复历史原貌;恢复原文庙园林环境景观、室内陈设、楹联、匾额、抱对。经过4年多的艰苦努力,一座建筑完整、气势恢宏、金碧辉煌、庄严素雅的清代皇家寺庙——热河文庙终于展现在承德人民面前。
修复后的热河文庙将在恢复祭孔礼仪活动的基础上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包括国学讲堂、书画、诗歌、散文笔会、经典咏读、儒家思想文化论坛等,同时,根据市民和游客的需要推出包括开笔礼、成人礼、重阳节敬老等中国传统的文化礼仪活动,努力将文庙打造成我市具有巨大影响力的集观光游览、祭祀祈福、国学教育、会议接待、培训扩展等多位一体的儒家文化旅游景区和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同时,依托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不断加强与国际、国内各学术团体及孔庙间的学术交流,参与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联合祭孔等文化活动,将热河文庙打造成中国传统文化与儒家思想研究、展示、传承与发展中心和文化产业基地,为我市创建国际旅游名城,打造皇家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构建和合承德,建设文化大市再做贡献。
责任编辑:歡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