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文化活动 > 传奇 历史

清代报纸一篇关于郑州文庙被焚毁的报道
来源:郑州晚报 | 2012-05-28
打印 复制 点击量:14236

清代的“邸报”

 

    “或许我的收藏数量不是最多的,但是在河南我收藏的清代报纸种类应该是最全面的。”郑福堂这样说。

 

  关于收藏

 

  在郑福堂的收藏品中,有各种早期钱庄的票据、借据等,还有早期各种银行的存折。除此之外,就是总数量达240件的老报纸。

 

  “我6年前开始收藏清代报纸,因为那时发现,收藏这种报纸比收藏瓷器、玉器风险要小很多。”郑先生说,因为受种类和数量的限制,造假的人很难找到范本,于是市面上赝品很少。

 

  “邸抄”和报纸

 

  郑福堂说,古代的报纸都称作“邸抄”,又叫“邸报”,最早从2000多年前的西汉初期就已经出现。

 

  “邸”就是办事处的意思。每个“邸”的常驻代表会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传送给各郡长官。这就是“邸报”产生的背景。

 

  “古时期的报纸都是一些关于政治纪要的东西,跟新闻没什么关系。”郑福堂总结说,“古代的报纸都很贵,像这种清代的报纸,订一个月都要花费好几两银子。”

 

  读报纸,学历史

 

  郑福堂显然对自己的成果很得意。

 

  “看这个,这是我觉得最漂亮的一件。”郑福堂一一拿出自己的收藏品,指着一张名字叫做《中国觉民录》的期刊类画册说。

 

  这些邸报以及期刊类读物几乎跨越了从康熙年到宣统时期。

 

  “这里有一段关于郑州文庙的记载。”郑福堂拿着一本册子说。在这份名叫《官书局汇报》的“邸抄”里,有一段记录里面提到,在清代,文庙曾被一场大火焚烧,后被某官员斥责地方管理者玩忽职守,责无旁贷,并要求惩处的事件。

 

  “其实研究古代的报纸就相当于了解历史,在这些报纸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当时的历史事件。”郑福堂说。

 

  收藏的心态

 

  郑福堂说,收藏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我一直以‘识古不穷,贪古不富’作为自己收藏事业的座右铭。意思就是说,你了解和认识这些东西,懂得了正确的投资,那你就不会很贫穷。而如果你心态不正,贪念太重,最终可能会一无所有。”郑福堂说。“把收藏当成是一种生活的情趣。这样,你会很充实,也很快乐。”

 

 

 

责任编辑:路宁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