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7月11日讯(记者 刘梅婷)今天下午,记者随“两岸记者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巡礼暨孔孟文化行”采访团一行来到济南市大明湖路214号,聆听并目睹了这座仿照曲阜孔庙的规制而建立、深藏于芙蓉街尽头府学文庙的“前世”与“今生”。
有山东最大单檐庑殿顶古建筑 石刻“龙门”一笔挥毫引人称奇
府学文庙始建于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1992年被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是古 代济南的官学机构和祭孔庙宇,整组建筑规制如鲁、布局严整,是济南市区现存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其主体建筑大成殿是山东省内现存最大的单檐庑殿 顶古建筑。
2005年9月10日,济南启动了济南府学文庙修缮工程,2010年9月28日全面竣工并对外试开放。修复后的文庙以大成殿为中心,共七进院落,在府级 文庙中规模较大、规格较高。府学文庙规模宏大,长247米,最宽处66米。建筑群围绕南北中轴线修建,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影壁、大成门、棂星门、泮池和 石拱桥、屏门、戟门、大成殿、明伦堂、环碧亭和尊经阁等。
走进院中,雕花石坊“棂星门”四柱冲天,意为尊孔如尊天。而到大成门时,其左侧的龙门石碑便呈现在海峡两岸记者的眼前——只见“龙门”二字被一笔挥毫写成,姿态如巨龙般盘踞缠绕,引得现场记者纷纷称奇。
济南市府学文庙管理处主任吕智勇表示,这座龙门石碑比较特殊,是雍正七年的石刻,用繁体一笔写出,“据碑文记 载,这是清代时任济南府学教授沂水人李大受所立。当时他再四川岷江附近求学时偶然发现了这个图案,认为‘龙门’二字与济南府学历史定位契合,就在大成门设 立石碑,”吕智勇说,“也有传闻,‘龙门’二字取自‘鲤鱼跳龙门’,是为了激励学子而写成的。”
为济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和传播儒家文化中心
2010年府学文庙修缮完成后,如新年祈福会、和谐中华·海峡两岸经典文化推广会演、孔子文化节、文庙讲堂、开笔礼、成人礼等多项品牌公益文化活动经常在 这里举办。“通过这些文化活动,府学文庙逐渐成为济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地和传播儒家文化的中心。”吕智勇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府学文庙取得了“山东省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第三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峡两岸(济南)传统文化交流基地”等称号,山东大学、济南大学和省实验中学等多所大中小学院校先后在此建立了教学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