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首页推荐栏目 > 文化杂谈

石排:充满儒家智慧的古村落——福隆里巷
来源:东莞阳光网 | 2011-09-09
打印 复制 点击量:3863

 

    福隆村是石排镇面积和人口最大的村,它历史悠久,在福隆里巷这个古村落里,还保存有大量古色古香的老建筑,不仅如此,它还是一个充满了儒家智慧的古村落。


  据《石排镇志》记载,福隆村于明代天顺年间立村,到现在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福隆村下辖13个村小组,现有户籍人口1725户5723人,是石排镇第一大村。关于福隆村村名的来历,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文广中心文旅组工作人员王慧玲:“据村里的老人说,福隆村原来的名字叫塘背,是因村后有个大池塘,与村相背,所以叫塘背村。300多年前,村民在池塘边挖井,井底喷出红色的泥水,村民以为挖到了龙脉。按照古代的风水传说,有龙脉的地方居住有福,于是将塘背村改成叫福龙,再后来,又取生意兴隆的意思,将龙改为隆,于是就成了现在的村名福隆了。”


  福隆村有一个保留比较完整的古村落,叫做福隆里巷。这个古村落有五条平行的小巷道,每条巷道长约100多米,宽约1.5米左右,由麻石或红石铺成,将古村落中数百座老建筑串在一起。每个巷道口上都有一个门楼。有意思的是这些门楼上题写的巷道的名字,从东往西,依次叫居仁里、由义里、崇礼里、民智里、敦信里。


  文广中心文旅组工作人员王慧玲:“大家留意一下,就可以发现,福隆里巷这五条巷道的名称,里面刚好包含了 “仁、义、礼、智、信”五个字,而这五个字,正是传统儒家思想所提倡的做人的五个原则。由此可见,福隆人是多么崇尚儒家这种传统的道德理想和智慧,也正是在这种思想和智慧的引导下,福隆人民繁衍生息,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村庄。”


  据村里人介绍,福隆里巷的门楼是在民国20年,也就是1931年,由香港同胞邓渭波捐资重修,并请当时村内的一位名叫邓骥如的老师为门楼题字。五条巷道以民智里为正巷,其他四条巷道为附巷。巷内还有许多明、清年间的建筑,如邓氏宗祠、张世邓公祠等等。


  因为村民崇尚传统儒家思想,民风淳朴,所以特别重视教育。至今古村落里还保留有两家家塾,一个叫沧柱家塾,一个叫匡亭家塾。这两间家塾都是典型的岭南广府建筑,用红砂岩做基础、立柱和装饰,用青砖砌墙,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雨沧桑之后,还完好地保留着原有的历史风貌。那精美的石雕、高耸的飞檐,仿佛仍在默默地诉说着福隆的故事。

 

责任编辑:ZK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