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首页推荐栏目 > 文化杂谈

孔子“魅力”再议
来源:齐鲁晚报 | 2012-01-14
打印 复制 点击量:4626

    去年去新加坡参加亚洲电影电视论坛,有人谈到了国内的物价,谈起了对外文化交流的话题,我忽然一下想起了孔子,想起了我们正在创作的《孔子卡通故事精编》。


  改革开放后,经济曾经落后的中国把温饱与经济腾飞放到了第一的位置,这是无可置疑的。生存的需求是人类有尊严地活着的第一步,经过了三十余年的努力,可以说,西方被金融危机闹得颇有恐惧感,想方设法逼迫人民币升值的时候,我们才清醒过来,我们把应该在自己餐桌上出现,使我们吃得更丰富更便宜的食品,远渡重洋后过多地运到了西方,而自家的菜篮子变得轻飘飘起来。一年两次猪肉价格上涨引发物价飞涨,似乎没听到有声音说,与盲目蔬菜出口以及由出口带动的种植有关。实际上,这是一笔能算得过来的账。有专家归罪于工业酒精用玉米生产导致饲料价格上升,却不去问一下山东的大白菜、大蒜为何去年几块钱,今年几分钱,内蒙古的土豆似乎也有同样问题,是何缘故?有限的土地,农民在盲从中扩种了大蒜,就没有土地种植玉米了,这还有疑问吗?


  玉米饲料价格上涨是表象,有限的土地没有计划地利用是实质,市场经济给中国带来了实惠,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们可不可以对市场经济进行一次再定义呢?


  就像橘生淮南为橘一样,有些蔬菜只能在某些地方种植,干部要引导农民不要盲目跟风,出口产品与中国生活资料价格有关的品种,也应该像保护稀有金属一样进行保护,让农民种植的此类产品在保护物价之下满足国内需求。或许短期来讲,某一个季节农民少赚了,总体收入却是稳定的。


  讲了半天,似乎有些跑题。实际上,只有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我才会觉得孔子离我们很近。


  孔子在任中都宰的时候,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沈氏父子互相状告,子说父给羊肚子灌水,父说子不孝。后来,孔子深入市场,才发现市场的公平秤为应付税捐成了偏心秤,才导致沈父给出售的羊肚子灌水。此后,孔子命子路颁布减税法令,沈父改邪归正,公平秤开始公平。刚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为孔子作为这样一个总被冤枉的圣者真正地折服。


  标本兼治,我们的管理者一直在追求,然而真正实施起来却不乏本末倒置的例子。


  欣喜的是,中国文化战略的确定,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认识到了交流的本质。比如中国的电影走出去,中国对孔子学院和孔子文化走出去的重视。毫无疑问,世界了解中国先从中国的经济入手,但是,如果世界不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不了解中国人的生活,以及为了追求自由美好生活而演绎的美丽的故事,那他们对“尊严”的理解就难免会歪曲,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印象就难以改善。


  可以想一下,我们难道不是因为对列夫托尔斯泰、索尔仁尼琴的尊重而去尊重俄罗斯民族?我们又何尝不是因为对莫扎特、贝多芬、罗曼·罗兰的尊重而去尊重西欧的文化?


  反观中国,今天就连像孔夫子这样的影响了世界两千多年的思想家、教育家的哲人圣贤,都没有一本系统的传记介绍出去,其他的文化名人的影响力就更加微弱。


  我们欣赏罗曼·罗兰创作了《约翰·克里斯多夫》介绍贝多芬,我们同样欣赏他在二战期间冲破种族歧视与茨威格之间的友谊,这一切都源于文化的介绍与推行。我们期待孔子的世界主义思想、孔子的仁爱思想被热爱和平的人们所发现所认同。我们相信,这种认同会加深世界对今天的中国人的理解与认识。(赵德先)

 

责任编辑:刘永锋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