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首页推荐栏目 > 文化杂谈

庄子垂钓:生命意趣与隐逸符号
来源:学习时报 | 2012-08-28
打印 复制 点击量:3555

    庄子垂钓濮水,大约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垂钓的第二幕。

 

    《外篇秋水》记载,庄子钓于濮水,楚威王派了两个大夫跑到水边找到庄子,传达楚威王旨意,愿以国政相托,委以重任。态度语气恳切得很。

 

    但“庄子持竿不顾”,头也不回地对两位打比方说:“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死三千年了,楚王把它供在庙堂上。可是对这只龟来说,它是宁愿留下一把骨头让人供奉而去死,还是愿意自在活着在泥塘里滚爬呢?”两个大夫回答:自然是活着在泥塘里滚爬的好。庄子说:这不结了。你们请便吧,我啊就愿意活在泥塘里滚爬。

 

    与姜子牙不同,庄子安坐濮水,不为“钓人”,亦不为“钓誉”,为的是“得鱼忘荃”式的快乐。庄子好钓,似不虚传,《淮南子?齐俗训》中,也有庄子垂钓的信息。有一次惠子经过孟诸,随从百乘,声势煊赫,动静弄得很大,庄子正在河边钓鱼,见了这一幕觉得可笑,把钓到的多余的鱼,抛回水里。

 

    庄子向往游鱼一般“无所待”的自由快乐,认为“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淡泊安然,保全本性的纯净朴实,才是生活本义,“通于万物”才是人生的“天乐”。《外篇秋水》篇接着记载的是“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的故事。如果把这两个故事连起来看,就更能看到庄子所崇尚的生活态度了。

 

    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庄子抽了时间去看望老朋友。有人就对惠子说:“庄子来梁国,是想取代你做宰相。”惠子听了很恐慌,“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惠子原非等闲之辈,智商极高,又是庄子一生的契友,但在别人谗言下,在自己隐秘心理下,也会心胸狭窄地做出错误判断而起猜忌。他翻箱倒柜搜捕庄子,折腾了三天三夜。设想一下,如果当时惠子搜捕到了庄子,庄子的命运会咋样?

 

    这是典型的以“惠子之心”度“庄子之腹”。谗言之可恶、嫉心之可怕,可见一斑。

 

    庄子原本是找老朋友喝茶喝酒聊天来的,谁知引来这么大猜忌,这下只好跑去对老朋友作“心理疏导”了。庄子讲鹞鹰捡到一只腐烂老鼠,怕鹓雏来夺的故事——而事实上鹓雏(凤凰一类鸟)“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根本无意于夺“腐鼠”,那惠子才松了口大气,没再动用公权力,在梁国大搞“严打”之类的事。

 

    古今中外,大凡权力欲强盛的人得了一些权力,总会把权力看得比身家性命更重要。一有风吹草动,总以为有人要来夺它。为了“护权”,干出各式勾当,历朝历代,倾轧杀戮之举便遍布宫帷之中。即使像惠子这样聪慧之人,看来也未能免“俗”。

  

    庄子志趣旷达,精神淡定沉静,视功名利禄为“腐鼠”。《秋水》篇中记载庄子濮水垂钓这一幕的核心,是洞穿世事,清逸质朴,粪土当年万户侯。如果说濮水边“庄子垂钓”这个图景比较云淡风清的话,那么,“惠子相梁”这一段,把“庄周式”生存哲学表达得更为直白透彻了。

  

    在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庄子“垂钓拒聘”是异曲同工的另一幕:楚威王听说庄子贤能,派人持“厚币”延请为相,庄子以大庙中“牺牛”的命运作比,表示自己“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

 

    庄子心志上特别亲近鱼,爱以“知鱼之乐”表达“乐全之谓得志”的生命意趣。但是,如果以为《秋水》中的“曳尾于涂中”,《史记》中记载的“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都传达了庄子快乐无比的飘逸与潇洒,以为庄子钓鱼快乐得忘了回家吃饭,则大错矣!庄子拒相,我想有着更深层的原由。他不是没有如姜子牙那样玩经天纬地的大事业的雄心和才力,只是在那样一个“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的时代,庄子已洞穿社会底蕴,看清一切,深知自己根本无法改变任何现状,与其空负将相之类的重任而不能成事,尸位素餐,不如水边看高柳垂荫、老鱼吹浪,与鱼水安闲相伴。

 

    不管怎样,经庄子濮水边这么一“钓”,后来在各个历史时期,哲人们的“垂钓”山高水长,一再演绎成淡泊避世、草泽经纶的意味,成为中国隐逸文化的一个知性符号。

 

 

责任编辑:刘永锋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