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首页推荐栏目 > 文化杂谈

启蒙:以应对各种艰险
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 2012-12-18
打印 复制 点击量:3281

    启之正体字为啓。啓从户,从攵,从口。甲骨文、钟鼎文、古文、篆字均有“啟”与啓两种。

 

  无论哪一种都源于以打开窗户比喻启智之文教。加口则更加强调言传身教之重要性。许慎认为啓从攴,遭到一些人的质疑。其实许慎并未说错,从攴是解释得通的:攴象手有所执持之形,另有将攴训为轻轻击打的。两种训法都符合啓之实际情况,啓者手持竹板、木棍之类,轻打不用功的学子,确实符合古代教学的实际情况。击打手心应该算是教学的一部分,尽管是辅助性的。孔子教学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于不发愤求学的学生孔子并不主动去启发他,而学生没有到“想说而说不出”的地步时也不去启发他。理解孔子的这种教学方法必须了解中国古代的蒙学教学基本程序。西周的学校全部是国立的,叫做国学。八岁入学,先经过小成六年,然后进入大成六年。小成的最初三年以识字与背书为主,就是现在所说的填鸭式教学,不鼓励学生过多地问“为什么”。问为什么那是有一定基础之后的事情。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针对小成已经学习三年以上的学生而言的。

 

  蒙从艹,从一,从豕。蒙是《易经》第四卦,蒙卦的卦辞:“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卦辞中的我并不指谓人,而是指谓道。直觉就能够体会卦象,故而无须逻辑理性主义者那样,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论证。蒙卦中有这样一句彖辞:“蒙,山下有险,险而止。”其实,通过隶变后的“蒙”的字形结构也可以体会到,豕(野猪)虽然勇猛,但是有险横亘眼前(一代表横亘),看不清形势(艹代表遮蔽),还是停止下来为好。所谓啟蒙,就是排除艰险,充分认识人生险途,以应对各种情况的发生。伏羲、仓颉、孔子等圣人就是为人们做启蒙工作的先知先觉。

 

 

 

责任编辑:刘永锋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