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首页推荐栏目 > 发展思考

关于重树圣城神圣性的建议
来源:儒教网 | 2011-10-20
打印 复制 点击量:4317

 

    孔子与穆罕默德、耶稣和释伽牟尼,被称为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 儒家文化不仅在中国文化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世界文化格局中亦占有重要位置。儒家教化也被一些人尊为“儒教”,在世界广为传播。曲阜,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在东亚文化圈中更是万众景仰的文化圣地和文化中心。来此地朝圣求学的海内外人士络绎不绝,每年达700余万人次,并且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递增。


    这里应该集祭祀、敬拜、凭吊、教化、展示、参观、集会各种功能于一身,能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层面的心理需求和文化需求。曲阜作为东方圣城,几千年来是中华文化的精神家园,作为“精神纽带”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重大作用。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曲阜应该拥有自己极富特色、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标志建筑,形成的文化标志性城市。


    伊斯兰民族有自己的文化圣城麦加,基督教也有自己的文化圣城罗马。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发源地相比,儒家文化发源地的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远未发挥出来。 


    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三大文明之一,其传承和发展既是中国的大事,也是世界的大事。1972年,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其《历史研究》一书中曾说:“如果未来中国人向世界献出一份礼物。就是中国文化使世界得救,人们不要感到意外”。


    曲阜圣城的建设有利于向海内外集中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对世界文化产生重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


    在经济腾飞,物质生活充裕的情境下,高质量精神生活的要求愈来愈突显。营造一个全球华人、全民族认同的精神家园,有其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这里理应能看到更多朝圣者虔诚朝圣的盛况吧?可是结果却令人失望。这里大概是世界上最没有“神圣感”的圣城,整个城市更像是一个巨大的车水马龙的商城,到处可见商店和小贩,甚至更具神圣性的孔庙也如此。


    当今中国人应该嵌入真正的信仰和更全面、更具神圣价值的生命观,这已经到了一个刻不容缓的时刻了。


    1、重树曲阜孔庙神圣性,恢复其教育功能。


    游客进入孔庙的第一感觉就是很庄严,很肃穆。但是后来随着嬉戏者的增加,就变得嬉戏了,人的脸上看不出一点神圣感,他们倒更像是来到了游戏场。但凡世界神圣之地,拜访者需毕恭毕敬,可文庙之喧哗,令朝圣者汗颜!故建议市委等领导设法,由文物部门组织朝拜者先学习礼仪,而后穿汉服,最后分时分批引导进入,间隔十分钟或二十分钟进入一批100人,踏祭祀音乐进入朝拜,有引赞官引导参拜。


    2、留住朝圣人者。


    但凡来曲阜参拜者,都想多留几天,但是门票制度是一天看完三孔吧,过期作废。因此匆匆来匆匆走。


市委市府可以设置专门酒店接待游客,凡入驻指定酒店可以免费游览三孔,时间不限或者多限几日。门票的费用在酒店里扣除就可以了。


    3、 明古城内禁止机动车辆进入,改为步行。


   “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是圣庙前的规矩,那是有道理的。


    千年古城使游客无不称赞其独特魅力。但古城中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无序的交通秩序,的确又使人大扫游兴。


    目前我们中国有好多历史文化名城禁止所有车辆进入。 我以为这是调整管理措施系提升旅游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禁止除执行紧急任务的消防车、救护车外的一切车辆进入,包括机动车、三轮车、自行车等。让古城真正成为天下人朝圣的一方净土。


    4、 招商团改为讲师团。


    招商是我们去主动请人家,如果我们市里组织传统文化公益讲师团,去全国各地宣讲儒家文化,在讲课之余进行招商说明,岂不既减轻费用,又起到效果。此种做法我暑假曾经在全国八个省会做过,但是没有提及招商事宜。但是公益讲座大家很是欢迎。


    5、 改造古城


    在保留古城风貌的同时,改造注重文化内涵,可以按一定规则改造,而不是让人一看认为是商城。比如可以按照孔子六艺分成六区,可以按照儒墨道法分区,可以按夏、商、周、秦等朝代分区,建筑与服务人员着装相配,当然改造成四合院对世界各地来曲阜修心养性的人员进行租赁也是不错选择。


    还可以把曲阜市所有学校搬迁此处,百姓也会支持,朝拜者也会从参学中受益,真正恢复其重要教育使命,届时庄严肃穆成为世界景点。


    6、 盘活资源


    曲阜闲置书院多处,凡教师对儒家文化感兴趣者可申请进入招生讲儒学。可以先繁荣后规范的方式来做。

 

 

    本文作者:孔为峰 (曲阜公益国学馆创始人)

 

责任编辑:ZK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