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首页推荐栏目 > 发展思考

再议“国学”和“国学圣品”
来源:《前线》 | 2012-01-12
打印 复制 点击量:3971

    滥封国学大师的事如今已渐渐冷却, 但哄抬国学之风仍在刮着,这就有必要再唠叨一番。

 

  哄抬国学,就是把自认为独有的东西不论好坏统统纳入国学范畴,都当成国学来研究;就是对国学的优质因素并未开采出来,而对国学的劣质因素啧啧称赞。谁都知道,唯独我们有过宦官、有过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但能把这些当成国学来研究么?我们独有的东西简直太多了,可只有优质的、具备文化含量和文明品位的东西才能叫做国学。其他的玩意儿,至多只能叫国产、国货,而不能叫国学。

 

  哄抬国学,将中国很古旧、陈腐甚而死去的东西复活起来,并捧着抱着向今人展示、推销,尤其认为那是治理现实的灵丹妙药,这就有点误世误国了。

 

  哄抬国学有几种常见手法:将常识当成学识来显摆;为深而深,立意玄虚,语言艰涩,史料冷僻,好像如此才算有国学素养;出于功利目的,把国学塞进闹哄哄的文化表演场、叫卖场。

 

  动辄便说这国学、那国学,国学的第一圣品是什么?当首推汉字、汉语本身。

 

  汉字不仅独一无二、有极强的个性,还颇具文化含量、文明品位。汉字的字体、字意,本身就是文化,就是思想,就是艺术,颇具审美价值。由汉字构成的汉语,包括语法、修辞、组句、成文都有显著的“中国式”特征。没有汉字、汉语,就没有国学;不具备掌握汉字、使用汉语的过硬功力,别说研究国学,不给国学蒙羞就不错了。比如,搞国画的人,写出的作品题目或在作品之旁附上的题款,字七扭八歪、文理不通;搞国乐的人,歌词前言不搭后语、粗俗无比;搞中医的人,药方上净写错别字、貌似龙飞凤舞其实胡涂乱抹,这样的国学怕只是胡闹而已。如今,能把汉字读准写好,能将汉语说得畅达、写得精粹的人已经见少,即使学者、作家认字量、识词量也很有限。国学圣品到了这般地步,我们还有什么底气去遑论更博大深奥的国学?

 

  国学的优质因素很多,比如,关于“道”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学说,就属于此类。

 

  细读中国古代诸子百家学说,无论儒学、道学、阴阳学,还是兵学、农学、药学,都有斥恶崇善的基本宗旨。即使音乐、美术、诗赋,也强调道德上的有为——扶正祛邪。欲崇扬国学,这个基本点不能失去,殊不知这才是国学的大纲。可惜,当下还有多少人在牢牢恪守并身体力行国学的道德信条?

 

  政治行为尤如此。一经失去了正义、爱民基调,无论怎样用国学去润色,去装点,都是对国学糟粕的放大和继承。时下一些媒体将有文化的贪官誉为儒官、雅官,就是对国学优质因素的缩小与背叛。

 

  国学不一定是远学问,也可以是近学问。不一定是古学问,也可以是今学问。日本人就写出了当代《日本学》,美国人也写出了《美国学》,还曾以此作为中小学的教材。而我们至今没写出《中国学》,只写出了唐学、汉学之类的著作。只将国学视为史学的同义词或近义词,这是国学的误区。越迷恋这样的国学,就会越远离今天的现实。我们不能“厚古薄今”,越是津津乐道地炫耀传统国学的厚重,越容易衬托出当代国学的薄弱。国学绝对是个好东西,包括专门探古、研史的国学也是好东西。关键要像牛一样,吃了草经过反刍变成营养来消化吸收,以使自己的躯体长大长高、健壮发达起来。换句话说,就是要从传统国学中汲取有益的东西,从而让今人的精神形象丰满起来、美好起来。反之,就算肚子里装满了古货、旧货,没一点新东西,又有什么大意思?

 

责任编辑:刘永锋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