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首页推荐栏目 > 发展思考

孔子学院与中国文化传播初探
来源:光明日报 | 2012-08-12
打印 复制 点击量:4683

    孔子学院是中国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赢利性公益机构,它建立的背景是中国经济快速地发展,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成为世界各国的迫切要求。它的建立必将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服务。

 

  孔子学院是国际汉语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的平台。汉办主任许琳在《汉语国际推广的形势和任务》\(《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2期\)中指出,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任务是介绍中国文化和历史,孔子学院应该向世界展示中国是一个推崇文化、追求和平发展的国家。孔子学院运作的这些年一直在贯彻这一任务,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这么短的时间建立五百多所而且运转良好,这是国家汉办和各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界努力的结果。当然,孔子学院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建设和教学模式有待于今后不断完善。

 

  传播中国文化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抓紧时间把孔子学院做好做强。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完善孔子学院的中国文化教育和传播模式,增强中国文化传播的深度。经过几年的建设,孔子学院已基本形成了以和而不同为前提,多元共处的和谐世界为目标,以汉语和中国文化教育为内容,联络汉学家,开展广泛文化交流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的基本模式。我们要在课程体系、教材、多样化教学手段和传播内容等方面不断推进这一模式的发展。

 

  首先,在课程体系和教材方面,孔子学院有初级、中级、高级汉语语言课,有商务汉语、少儿汉语等,有中国文化课,还举办中国文化讲座200多场次。近几年编译了45个语种的汉语教材,如多语种的《中国文化常识》、《中国历史常识》、《中国地理常识》、《快乐汉语》等。各国孔子学院主动编写的适合当地需要的教材有500多种。总的看来,汉语中初级课程较为完整,中国文化课则薄弱得多。一门笼统的“中国文化”是无法涵盖初中高级各阶段文化教学和中国文化诸多内容的。尤其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价值观、伦理道德等内容的课程,如孔子的思想、中国哲学、中国宗教等课是欠缺的。这固然和孔子学院中初级汉语教学的大量需求有关,也反映了对此重视得不够。实际上,外国人很希望了解中国儒学、道教、佛教和中国独特的价值观。应该邀请国外汉学家和国内的文史哲专家共同承担这些课程的教学任务,并拍摄精品课程播出。

 

  与之相应的,是中国文化教材不足。《中国文化常识》、《中国历史常识》、《中国地理常识》等现有教材显然无法满足教育和传播中国文化的需要。举例来说,我们的孔子学院是以孔子作为中国文化的形象品牌的,《论语》理应成为孔子学院的必备课程,但是现在很少开设这门课,也还没有这样一部给外国人讲授《论语》的教材。实际上,《论语》的全译本在很多国家都有,我们要做的是怎样把它引入孔子学院教学当中。编写适合于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人易学易理解的、篇幅较小、浅显易懂的国别化《论语》教材是非常急迫的和重要的。其他像《大学》、《中庸》、老子的《道德经》等中国文化经典,也应早日走进孔子学院的课堂。

 

  其次,除了课堂教学,孔子学院还建设了网络孔子学院和广播孔子学院,它们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网络孔子学院面向全球汉语学习者和汉语教师,提供在线课程、教学资源等多项功能。基于网络多媒体技术的“长城汉语”也已运行,它可以在网络上学习,并即时测试学习效果,还有可利用的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远程虚拟特区。2007年开通的广播孔子学院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孔子学院总部共同创建,依托众多国际台海外听众俱乐部,用38种语言向全球汉语学员传播中国文化。网络孔子学院和广播孔子学院的开通,使中国文化传播更加广泛。我们建议增设电视孔子学院,电视的感染力和传播效果会更强,可以由中央电视台专门开设一个孔子学院卫星频道,并与各国联合播出。电视节目更加丰富多彩,既可以有汉语与中国文化精品课程,也可以有中国各地的文化、国情介绍,中央电视台拍摄的《中国的世界遗产》、《敦煌》等大型纪录片也可以在此播出。

 

  第三,孔子学院在所在大学和社区举办的文化活动也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活动有学术性的研讨会、报告会,也有平民化的开放日、中国节庆活动等。各国孔子学院共举办了近七千场次的文化活动,参加人数多达二百多万。国家汉办还专门派出了40多支师生小分队,同270多所孔子学院联合开展中华文化巡讲、巡演和展览活动。由厦门大学负责的德国特里尔大学孔子学院最近一段时间就举办过由特里尔大学师生和市民共同参加的“中国电影之夜”系列观影与讨论会;还举办了孔子学院开放日,集中展示中国书画、太极拳、茶艺;春节、中秋节等节日活动组织师生和市民游园观灯猜谜、吃月饼等。这些活动展示了中国文化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文化艺术感染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使国外社会各阶层都能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

 

  第四,汉学家是国外有关中国哲学思想、历史、宗教、文学、艺术等研究和传播领域的最活跃的专家,他们是在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发挥汉学家的作用是孔子学院教育教学和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方面。现在要不断深化与他们的合作、挖掘他们的潜力,就汉学家如何传播中国文化和如何培养中青年汉学家等课题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加强汉学家与国内文史哲学家和当代中国研究专家的联系,在交流中互相学习、提高,共同研究中国文化传播的各方面问题。汉学家有了解所在国情况的优势,国内学者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可以取长补短。其次,可以实行课题培养计划。由国家汉办和各大学资助课题研究,内容围绕孔子学院的中国文化教育和传播来确定。例如,如何编订国别化的孔子学院《论语》教材就需要汉学家的工作。

 

  最后,孔子学院中国文化的传播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孔子学院的中国文化传播应展现中国文化独特的魅力,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培养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热情,使其心悦诚服地认同中国文化。孔子和老子的思想、整体观的思维方式、身心健康和谐的人学生命观都是应重点宣讲的中国文化精髓。孔子的仁爱和老子的道德思想具有超越民族、超越宗教的思想特点,是建立世界普世伦理的基础。1990年在意大利召开的世界普世伦理大会一致认为,只有一条法则可以共同遵守,那就是《论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孔子爱他人就是爱自己的仁爱的大善德和老子的人与世界万物生生不息的道德关怀,可以提升人的道德涵养、陶冶性情、扩大心胸和增进智慧。这是和谐世界、和谐自然、和谐身心的思想基础,而整体观则是和谐思想的思维方式。不仅要大力宣传我们的文化中的这些传统思想,还要大力推广建立在这些思想基础上的中医、太极拳、美学、艺术等。孔子学院在这方面的教学和宣传还是相对薄弱的。具体来讲,比如中医里情绪和精神活动对人生命的影响等。又如太极拳的意念专注身体动作的形神结合的特点,对人集中专一的意识活动有明显地增强作用,而专一的能力有益于智能的开发和道德的涵养。中医和太极拳可以使人通过实践真正改变自身的意识状况、生命状况,这些体会尤为重要,这是在传播中国文化中比较关键的内容。从理论到实践,中国文化“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我们要把自己的这种文化特色教出来、传播出去。

 

 

 

 

 

责任编辑:刘永锋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