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首页推荐栏目 > 历史课堂

孔子重诗爱诗更好解诗
来源:今晚报 | 2012-10-19
打印 复制 点击量:3233

    孔子重诗、爱诗,其理解诗意,“体贴入微”。他提倡读诗、学诗的时候,脑袋瓜儿要灵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尽量深入诗的神髓和精妙之处,挖掘出诗的各种各样的含义,甚至不惜引申、演绎到远离诗的本义——由此应看到孔子对诗其实是个“实用主义”者,他之所以如此挖空心思,宗旨只有一个:为我所用。

 

  举两个例子。

 

  一是《论语·学而》中孔子与子贡的一段对话:

 

  子贡曰:“贫而不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在孔子的循循诱导和启发之下,子贡能够跟着老师的思路从“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而加以提升,悟出“贫而乐,富而好礼”的更高境界,并且举出《诗经·卫风·湛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认为从这几句诗可以体悟到此番道理。孔子立即给予赞扬:“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一是《论语·八佾》中孔子与子夏的一段对话: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为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诗经·卫风·硕人》里的两句;“素以为绚兮”,据杨伯峻《论语译注》说“可能是逸句”,王先谦《三家诗义集疏》以为《鲁诗》有此一句。孔子从这三句诗体会出“绘事后素”(先有白色的底子,然后在上面画画),而子夏立即顺着老师竖起的杆儿往上爬:“礼后乎?”(礼也在仁义之后吧?)孔子看到学生能够这么迅速地领会自己的意图而灵巧解诗,乐不可支:“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

 

  其实在我们今天看来,不论《湛奥》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也好,还是《硕人》之“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也好,与《论语》中孔子和他的弟子引申出来的意思,相距何止十万八千里;但孔子和学生们居然挖空心思将它们联系起来了,并且相当“圆满”地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到,孔子及其弟子几乎把“诗”的所有功能都刨地三尺挖掘出来,把“诗”的所有能量都榨干吸尽,把“诗”的可用之处都滴水不漏地“用”足、“用”透、“用”到极致。我们不能不惊叹:在先秦儒家那里,诗之“用”,竟如此之大、之广!

 

  这些例子清楚地说明,孔子爱诗,根本上是爱其“用”——不管是培育人品、立言立德、树立礼仪、启发才思之“用”,还是朝骋盟会、人际交往、兴观群怨、事君事父之“用”。

 

 

 

 

责任编辑:刘永锋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