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祭祀礼乐标签 > 传统活动

七夕:准备好传统成人教育
来源:当代生活报 | 2011-08-04
打印 复制 点击量:5229

    8月6日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在古代,七夕节也被称为“少女节”或“女儿节”。它不仅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对于现在越来越早熟的孩子来说,究竟什么时候才算真正长大成人,是16岁还是18岁,年龄其实没有关系,关键是父母在给孩子的成人礼中,做了怎样的准备。对于孩子的成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都应该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孩子们做好准备。那么,我们具体都应该做怎样的准备呢?对于女孩子来说,长大成人后,在穿着打扮上都会有许多变化。而对于父母来说,成人礼是一个引导孩子在穿着打扮,以及帮助她们了解成长后的生理、心理方面变化的好机会。


    1 七夕节的成人礼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也把这一天称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女孩子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工技法娴熟,更乞求姻缘巧配。在古代,女儿们会在七夕夜尽情梳妆打扮,用天河水沐浴、洗头发,然后换上锦绸裙袄、旗袍,梳好发髻,戴上白兰、素馨等花饰;再画眉、抹脂、点绛唇、额上印花;用凤仙花汁染指甲。对于古代的少女们来说,七夕节是一个充分展示自己容貌、女红的一个大好时机。
  

    而对于现代女孩来说,当然不能像古代少女那样,有如此多专门的仪式和好玩的活动。但七夕仍然是一个值得期待的节日,一个专为即将成年的少女们准备的节日。
  

    2 现代孩子缺乏的成人礼
  

    完稿之前,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家有女儿的父母,问到他们对于即将成人的孩子,一般都会怎么做时,父母们大多这么回答,没有怎么刻意去做,一般会根据孩子的要求,如举办一场生日晚会,送给孩子想要的节日礼物等等,对于孩子的成人礼,真正用心的父母并不多。
  

    “现在就一个孩子,孩子每年过生日都很隆重,所以很少特别针对哪一个节日去做准备。”前些天刚给女儿过完18岁生日的秦女士说。她告诉记者,现在的孩子都很有主见,而且也早熟,不像他们那个年代的人,18岁时还有很多东西不懂。加上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好,想拥有的早就已经拥有了。譬如这次她女儿过18岁生日,她本想帮女儿多买些少女类服饰的,谁知女儿却说不喜欢,而是选择了一些偏中性的服装。在女儿的坚持下,她也就没有勉强。


    3 寓意深长的成人礼
  

    今年40岁的刘悦说起自己成人礼的故事时说,她10岁刚开始发育的时候,从小一直带大她的外婆帮她买了件小背心,要她穿在花衬衣里面,说现在她是少女了,要注意穿着和言行。16岁那年,外婆送给她今生第一件首饰,一个有着心图案的银戒指,在传统的外婆看来,女孩长到16岁已经长大成人,可以开始打扮自己了,首饰是女孩最好的成人礼,而银戒指不仅漂亮,而且有避邪作用,可以让外人知道这个女孩是被家人宠爱着的。
  

    18岁,父母送的生日礼物是一件很时尚的白色连衣裙,对于父母来说,18岁意味他们心爱的女儿已真正长大成人,不能再像小女孩那样随便穿着,像小男孩那样穿着短裤短衣满大院疯跑了。而时尚的姑姑则带她去买了属于她的第一件文胸,并教给她许多有关女性的知识。“我一直很感激外婆、父母和姑姑,是他们引导我成长,让我明白了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变化,性别上的区分,外貌上的装扮,使我这个从小就像假小子一样生活的女孩变成了一个温柔女子。”刘悦感慨地说。
  

    4 应该重视的成人教育
  

    采访中,许多家长感叹,现在的孩子不怎么看得懂,男孩像女孩,女孩则越来越像男孩。其实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们的这些行为,有时是家长自己造成的。许多家长从小不注意对孩子进行性别意识引导,有些家长甚至误导孩子。
  

    “建议中国也应该为孩子设定一些特别的节日,如女儿节,男儿节等。在日本,这些节日都是很受重视的,而且都会为之举办相当隆重的成人仪式。”有着多年教育经验的李树怀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建议,应该把每年的七夕节设定为女儿节,在节日这天,凡是家有18岁女儿的家庭,都可以参加各式各样的成人仪式,父母可根据自己女儿的特点,精心准备一些专属于女孩子的礼物,增加她们作为少女的幸福感,同时,各大商场和品牌商家也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适合女孩玩的游戏和互动活动。
  

    成人礼,你准备好了吗?

 

 

责任编辑:歡歡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