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所有孔庙 > 金庄文庙 > 传奇历史

金庄文庙的由来
来源:本网 | 2011-06-17
打印 复制 点击量:7039

金庄文庙

 

    山西省平遥城东六七里的金庄文庙,以形象逼真、体态端庄的孔子彩像及“四配十哲”彩像闻名遐迩。说起金庄文庙的来历,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


    元朝延佑年间,有十名结伴而行的举子上京赶考,走到平遥金庄地面正好金乌西坠,天近黄昏。这十人进得村来,但见街道整洁,屋舍俨然,于是便向村民打问住处,村人便指给他们村西的一个干净宽敞的塾堂。一行人来到塾堂,但见院中东面一棵柏树,树身被土深深掩埋,只露出五条树枝,却长得枝繁叶茂,精神斗擞。塾堂中有一位姓李的老秀才看守,很热情的接待了他们。

 

    据这位老秀才介绍:从前这个村子原名“聚贤庄”,读书做官司的人很多,于是有人想让后代得到庇荫,就给改了‘荫庄’的村名,结果后来不仅没有天公庇荫,反而给引来一场大洪水,把整个村子都给埋住了,淤泥将人们的住房也都给湮没了,要不是院中的“白菜柏”作记号,人们简直连村子的踪影也寻不见。后来人们觉得“荫庄”这个村名不好,于是就改名为“金庄”,意思是说金子最贵重,就是再大的洪水也埋不掉,冲不走。于是这里真的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庄”了。在洪水淹没之前,此处就是一座文庙,院中的“白菜柏”,就是当时庙院中的一棵柏树,现在树身都让土给埋住了,因此号称“白菜柏”。

 

    一行举人当中一位年纪最长的名作张傅霖,当晚夜深躺在桌登排成的临地床上翻来复去睡不着。眼看快有子时时分,忽然听得门外嘈杂,由远而近,门子被推开,从外面竟走进了孔老夫子和他的四大弟子,孔老夫子虽显龙钟,但精神依然很矍铄。紧跟进来的是年龄虽轻但头发已然全白了的颜回老弟。再后面的是五十岁左右的曾参兄长,只见他严肃中不乏温雅,一副谦敬随和神态。第三位是孔老夫子的孙子子思,但见他体态微胖,酷似其父。第四位则是年逾不惑的孟轲孟子舆,虽然他是走在最后的一位,但他那轩昂的气魄,似乎走路时也没有忘记涵养浩然之气的功夫。这四人分列孔老夫子两侧,而孔子则已端坐讲坛,开始“贤贤易色”一章的讲述,张傅霖等十人坐在坛下无不为孔老夫子仰扬顿挫的讲解而入神,不觉外面已是暮色苍茫,孔老夫子的讲课也渐近尾声。这时外面突然狂风大作,塾门开处,只见一只背长双翅的老虎向着还在静听入迷的张傅霖飞扑而来,吓得张傅霖大叫一声豁然而起,原来竟是南柯一梦。定睛看时,另外几个举人不料也同时惊起,互相一问情形竟与张傅霖所梦情景一般无二。不过最后飞虎扑人却都是扑向张傅霖,于是众人不禁都异常惊诧。看看时辰,正是午夜子时,众人再无睡意,于是都穿上衣服,坐谈等待天明。众人都道是十人同时梦见孔老夫子,也算一大奇事。并且这五位圣贤一起出现,看来此次赶考似有高中之兆。
         

    第二天,众人待李先生起来,打问了孔子神位,于是一起上到学堂正屋,十人一字排开,对着神位行了大礼,并发愿如若圣人在天有灵,保佑一行人高中及第,将来必重建‘文庙’,再塑金身”。后来这十人到京师,所考的内容与孔夫子所讲的竟分毫不爽。果然十人无一落榜,俱高中进士,这些人后来不是成为治理一地的大员,就是成为管理一方的要人。
   

    转眼十八年过去,十人中年长者张傅霖忽觉官场沉浮,难以逆料,不及早年教书悠然自在,于是便请求辞官还家。张傅霖辞官之后便开始走访当年一同留宿金庄塾堂的九位同窗,提议兑现当年在孔老夫子面前许下的诺言:“重修文庙,再塑金身”。众了听了无不慷慨解囊,并托张傅霖老先生全权办理。
   

    当张傅霖身携巨资重返金庄时,塾堂里的李先生正准备找人接替,于是张傅霖遂接管了塾堂,并联合了金庄村里的赵、乔、李、张等富户以及附近各村的志士仁人,经过数年的辛苦营建,终于建成了远近闻名的“金庄文庙”。一时金庄遂成为人文荟萃、英才辈出的礼仪之乡。 

 

责任编辑:歡歡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