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是孔子讲学授徒处,最早记载见于《庄子•渔父篇》:“孔子游乎缁帷之林,坐休乎杏坛之上,弟子习书,孔子弦歌鼓琴。 ”
宋代以前孔庙内并没有杏坛。现杏坛的位置是宋代以前孔庙的正殿。宋天禧二年(1018年),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将正殿扩建,位置后移。为纪念孔子讲学,在原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即筑一个土台,周围植杏树,名曰“杏坛”。
金代在坛上建亭,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重修,明隆庆三年(1569年)改建为重檐十字脊,上覆黄琉璃瓦,牌匾为乾隆皇帝御题。清代皇帝谒庙时,作为陪祭王公大臣礼拜之处,平时释奠,作为鸣钟击鼓之所。 杏坛的建筑结构较为别致。这种结构在全国来说也是不多见的,四面悬山,十字结脊,巨角重檐,黄瓦朱栏,雕梁画栋,精美华丽,从四面观看形状一致,具有独特的建筑特点。亭周围有方正石栏,亭前水波花纹石雕香炉,传系金代遗物。
杏坛内现有石碑两幢,背东面西一碑为金承安三年(1198年)文人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由孔子五十一代孙孔元措立石于亭内的,面南一碑为清高宗乾隆手书的《杏坛赞》,写道:“重来又值灿开时,几树东风簇绛枝,岂是人间凡卉比,文明终古共春熙。”
责任编辑:Z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