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奠礼
孔祥林在韩国成均馆大学释奠学国际学术大会作了题为《释奠礼的发展》的学术报告
5月9日至12日,释奠学国际学术大会在韩国成均馆大学召开。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孔祥林参加此次会议,并在大会上作了题为《释奠礼的发展》的学术报告。
报告系统考察了释奠礼的发展历史,认为释奠礼始见于周代,发展于魏晋南北朝,经隋朝至唐朝基本定型,完善于宋朝,明清逐步完美。释奠礼虽然在北周曾偶用于祭祀仓颉,唐代至元代曾用于武成王庙,清代还曾用于祭祀关胜帝君和文昌帝君,但惟有孔子庙释奠为人们所熟知。两千多年的释奠礼,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至今中国还保存着南朝以来各朝的乐歌和舆服制度,唐朝以来各朝的仪注,宋元明清及民国的乐谱,明清及民国的舞谱,以及许多有关释奠的诗赋等文学作品。
历史上释奠礼还输出到韩国、日本、越南和琉球(今冲绳)等国家,成为国际性的祭祀形式,至今在中国、韩国、日本以及原琉球都还继续使用。报告还指出韩国成均馆现在释奠采用的基本是宋代的舞蹈,明代的仪注,也为出席会议的各国学者所接受。
此次释奠学国际学术大会的主题为“释奠学和文化遗产”,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中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近百位学者,学者们还考察了韩国成均馆的释奠仪式。
责任编辑:刘永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