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大同府文庙华丽再现

大同府文庙华丽再现
来源:大同晚报 | 2012-02-26
打印 复制 点击量:11637

大同文庙 大成殿

 

    大同文庙作为府一级的文庙,是大同历史文脉的传承之地,是宣传儒家思想的正统场所,是庙与学有力结合的地方,在大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与之毗邻的帝君庙,以供奉主宰功名利禄的文昌帝君而得名,两者相辅相成,构成大同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景观建筑群。
  
  而今,作为古城保护与修复工程中的一部分,府文庙、帝君庙相继重现当年盛景,为大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我市打造文化旅游名城添加新的亮点。

  
  传承大同文脉  护佑士子功名

  
  据史料记载,大同文庙曾作为北魏的中书学,辽代的国子监,金代的太学,是当时国家的最高学府,明洪武八年建为府学。之后在兴建代王府时,明洪武二十九年将府学移至“云中驿”,也就是现文庙所在地,成为供奉和祭祀孔子的重要场所。历经200余年,形成规模宏大、庙学俱全的建筑群,建有殿宇、斋堂、廊庑、祠、坊、门、亭台楼阁、文德桥、泮池等30余处,成了大同培养科举人才的学宫,成为大同历史文脉的传承之地。直到清末民初仍兴盛不衰,规模宏大。再后来,府文庙饱受风雨侵袭和战乱摧残,严重残损,仅存大成殿、神厨等几处古建筑,但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建筑价值让文物专家赞不绝口。

  
  2008年,大同市委﹑市政府对府文庙进行保护修复,于2010年11月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如今的文庙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按照中国传统建筑布局呈现,坐北朝南,以中轴线为主,左右对称严谨,分为三进院落,贯穿在南北中轴线上的依次为棂星门、仪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尊经阁。左右两侧分别是好学厅、行仁厅、笃敬厅、忠信厅、乡贤祠、名宦祠以及碑亭和碑廊等。
  
  而位于其北侧的帝君庙,又称文昌帝君庙、文昌祠,是专门供奉文昌帝君的道教神祠。文昌帝君是功名利禄的主宰神,是登科举仕的监察神,在中国科举时代与孔子齐名,其神祠多与文庙和学宫比邻。大同帝君庙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由巡抚贾应元创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知府周梦熊、知县朱作霖重修,乾隆三十八年(1773)又修。新中国成立后,帝君庙仅存后殿和两偏殿。2010年为文昌帝君1723年诞辰,市政府投巨资对文昌帝君庙进行了全面整修。
  
  如今,依故址、照原貌修复一新的府文庙、帝君庙隔巷相望,儒道并存,古朴庄重,营造出浓郁肃穆的文化氛围。
  
  大打文化牌  彰显传统文化魅力
    
  2月24日,记者专访了府文庙、帝君庙文物管理所所长杜慧娥女士。谈到府文庙和帝君庙,杜慧娥表示,大同自古就是名人辈出的风水宝地,府文庙作为供奉孔子、传播儒家思想的重要场所,可以说是大同文脉的发源地,很多人心中对它是无比崇敬的。
  
  她说,府文庙和帝君庙环境优美,风貌古朴,文化氛围浓郁,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游览。不少对“入泮”感兴趣的游客还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遵循古法登文德桥、过泮池,感受旧时入学的情景。由此可见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所以她认为,应该大打文化牌,一方面是为了景区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大同文脉的传承。
  
  杜慧娥说,府文庙、帝君庙正式对外开放时间不长,还不被公众熟悉认可。一年来,文管所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和丰富多彩的优惠举措扩大了府文庙的影响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文管所今后还将举办一些诸如春秋季祭孔、国学专家讲座、国学诵读等等活动,让大同文脉一直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刘永锋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